活動標題
- 國新辦就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活動描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1年1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在國新辦新聞發布廳(朝陽門內大街225號)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先生,向大家介紹2010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提問。我想,今天發布會也是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的。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先生。現在,請馬建堂局長做介紹。
2011-01-20 09:47:06
- 馬建堂: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請允許我利用這個機會感謝在座的媒體和沒有在現場的媒體一年來對統計數據的報道和對統計工作的支持。
2011-01-20 09:56:06
- 馬建堂:
下面,請允許我首先向朋友們通報2010年主要的經濟數據。
2010年,面對極為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極為嚴峻的各類自然災害和各種重大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效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國民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
2011-01-20 09:56:39
- 馬建堂:
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979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1.9%,二季度增長10.3%,三季度增長9.6%,四季度增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497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86481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171005億元,增長9.5%。
2011-01-20 09:57:04
- 馬建堂:
1.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糧食連續七年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4641萬噸,比上年增長2.9%,連續七年增產。其中,夏糧產量12310萬噸,下降0.3%;早稻3132萬噸,下降6.1%;秋糧39199萬噸,增長4.8%。油料產量增長2.7%,糖料下降1.9%。肉類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780萬噸,增長3.6%。其中,豬肉產量5070萬噸,增長3.7%。
2011-01-20 09:58:18
- 馬建堂:
2.工業生產平穩增長,企業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9.6%,二季度增長15.9%,三季度增長13.5%,四季度增長13.3%。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7%;集體企業增長9.4%;股份制企業增長16.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14.5%。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長16.5%,輕工業增長13.6%。分行業看,在39個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實現比上年增長。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增長14.9%,中部地區增長18.4%,西部地區增長15.5%。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8828億元,同比增長49.4%,比上年同期加快41.6個百分點。在39個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
2011-01-20 09:59:25
- 馬建堂:
3.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繼續改善。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140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41415億元,增長24.5%,回落5.9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36725億元,增長19.7%,回落7.6個百分點。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8.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3.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5.6%。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2.8%,中部地區增長26.9%,西部地區增長26.2%。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8267億元,增長33.2%。
2011-01-20 10:02:48
- 馬建堂:
4. 消費平穩較快增長,熱點商品銷售旺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5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3689億元,增長18.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865億元,增長16.1%。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7636億元,增長18.0%;商品零售136918億元,增長18.5%。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58056億元,增長29.9%。熱點消費快速增長。其中,金銀珠寶類增長46.0%,家具類增長37.2%,汽車類增長34.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7.7%。
2011-01-20 10:03:47
- 馬建堂:
5.市場物價同比上漲,食品價格漲幅較大。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6%。分類別看,食品上漲7.2%,煙酒及用品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3.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6%,居住上漲4.5%,衣著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持平。去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6%,環比上漲0.5%。在同比價格的上漲中,去年12月,農村上漲5.1%,城市上漲4.4%。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5%,12月份上漲5.9%,環比上漲0.7%。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6%,12月份上漲9.6%,環比上漲1.1%。
2011-01-20 10:05:14
- 馬建堂:
6.進出口總額較快增長,貿易順差有所減少。全年進出口總額297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億美元,增長38.7%。進出口相抵,順差183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4%。
2011-01-20 10:07:36
- 馬建堂:
7.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全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0.7%,轉移性收入增長12.8%,經營凈收入增長12.1%,財產性收入增長20.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增長1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7.9%,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12.1%,財產性收入增長21.0%,轉移性收入增長13.8%。
2011-01-20 10:08:27
- 馬建堂:
8.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人民幣存貸款增量減少。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72.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7%,增幅同比回落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26.7萬億元,增長21.2%,回落11.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4.5萬億元,增長16.7%,加快4.9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7.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7.9萬億元,比上年少增1.6萬億元;各項存款余額71.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2萬億元,少增1.1萬億元。
2011-01-20 10:09:22
- 馬建堂:
當前,國民經濟正處于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011-01-20 10:10:15
- 主持人 郭衛民:
謝謝馬局長。下面,進入提問階段。提問時請報你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1-01-20 10:11:00
- 中央電視臺記者:
我想請問馬建堂局長,您對2010年經濟運行情況具體分析是怎么樣的?能不能對未來一段的經濟走勢做一個判斷?謝謝。
2011-01-20 10:11:14
- 馬建堂:
謝謝您的提問。2010年是中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說到極不平凡,一是因為我們面臨著極為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嚴峻的各種自然災害和各種挑戰。另外一方面,面對著這樣復雜的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各種挑戰,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及時應對,國民經濟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勢頭,去年國民經濟保持了10.3%的平穩較快發展的速度。同時,把物價控制在預期的目標范圍之內,為“十一五”國民經濟發展劃上了一個比較圓滿的句號。
2011-01-20 10:11:44
- 馬建堂:
去年在這個地方我曾經說過,如果說2009年是中國經濟比較困難的一年,2010年將是比較復雜的一年。我們走過了這樣一年,可能對2010年經濟面臨的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可能會有更新的認識。我們說它復雜,首先是因為宏觀調控政策走向比較復雜,一方面我們要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又要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增強針對性、靈活性。
2011-01-20 10:13:39
- 馬建堂:
國內外形勢復雜的第二個方面,從經濟運行的走勢上看,2010年既要保持2009年國民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又要防止有可能出現的經濟過熱的狀況,同時又要把國民經濟引導向平穩增長的軌道。2010年復雜還由于國外經濟環境的復雜,2010年,盡管世界經濟先后走出衰退、走出蕭條,開始復蘇,但是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非常突出。
2011-01-20 10:16:10
- 馬建堂:
一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或者說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復蘇進程的不平衡;二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復蘇進程的不平衡;三是生產增長與就業恢復的不平衡,這些不平衡都對中國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取舍帶來了很大的制約和影響。
2011-01-20 10:17:05
- 馬建堂:
我們說2010年不平凡,就是因為在這樣復雜嚴峻的環境中,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企穩較快的增長。具體來講,2010年經濟運行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經濟增長趨穩,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0.3%。分季看,第一季度增長11.9%,當時有一些過熱的苗頭,隨著國家采取了相應的宏觀政策,二季度增速回落到10.3%,這時候有的同志出現了對中國經濟是否會出現二次探底的擔心;三季度經濟增長9.6%;第四季度增長9.8%。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保持了比較平穩較快的發展,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過熱的苗頭,也避免了大家擔心的二次探底。中國經濟增速由回落趨于穩定,正在向正常軌道過渡和演進。
2011-01-20 10:20:55
- 馬建堂:
二是農業基礎加強。去年糧食產量實現七連增,連續四年保持在1萬億斤以上的水平,糧食產量的豐收給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和把物價控制在預期范圍內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非常堅實的基礎。
三是經濟結構有所優化。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結構的協調性增強。2010年,最終消費加資本形成,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在92%左右,投資、消費對經濟的推動更加平衡。2.去年包含新興戰略產業在內的高新技術產業增長16.6%,增速比2009年加快了8.9個百分點。
2011-01-20 10:24:14
- 馬建堂:
3.中國經濟增長的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有所增強,主要表現在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增長的質量較高,而中西部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快,這樣為縮小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縮小沿海和內地經濟發展的差距奠定了一定基礎。4.節能減排、節能降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們講,轉變發展方式很大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降低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費和污染的排放。
2011-01-20 10:26:24
- 馬建堂:
大家都知道,去年一季度隨著經濟的回升,重化工業增長得比較快,單位GDP能耗在一季度一度出現了不降反升的狀況。隨著5月5日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之后,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比較有力的措施。應該說從第三季度開始,這個狀況得到了扭轉。根據我們初步測算的結果,2010年和整個“十一五”期間,節能降耗的目標基本上可以實現。
2011-01-20 10:27:45
- 馬建堂:
四是民生顯著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增就業人數大幅增加。二是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具體的數據我剛才已經向朋友們通報過了。特別需要提出的是,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第一次增長速度超過了城市。三是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去年國家先后提高了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提高了各種低保補助的水平,不少地方提高了企業的最低工資水平。去年保障房建設也邁出新的步伐,全年新開工保障房590萬套,建成370萬套。
以上情況表明,我們面對這樣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科學決策、科學應對,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為我們做好2011年的工作也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謝謝大家!
2011-01-20 10:29:37
- 金融時報記者:
我想問一個關于購買力平價(PPP)的問題,有一種說法,按照購買力平價看,中國的GDP超過了美國,剛才您介紹了一系列數字,您怎么看這種說法?
2011-01-20 10:32:25
- 馬建堂:
世界各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貨幣,這樣就對各個國家經濟總量的比較帶來了困難。一直有機構和專家設想研究一個能夠消除各個國家不同匯率影響、各個國家可以比較經濟總量的方法。購買力平價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購買力平價(PPP)理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一定單位的貨幣可以購買相同的商品,那么這兩個國家所花的貨幣就應該是等價的。現在關于購買力平價甚至成為一些國際組織研究的任務,比方說,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委托世界銀行組織各個國家研究世界各國的購買力平價。由于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商品、服務的價格比較低,如果我們把各國的GDP用PPP這個方法換算成為可以比較的經濟總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就會往上修正。
2011-01-20 10:34:22
- 馬建堂:
由于各個國家購買力平價的比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包括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組織的PPP的研究仍然被公認為還是研究性質、探索性質。所以,用PPP這個還處在研究中的辦法來衡量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總量也只有參考的價值,是種研究。謝謝你!
2011-01-20 10:36:39
-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關注到,今年12月CPI數字比11月有了明顯下降,但是全年CPI數字超過政府之前確定的3%的水平,是不是可以看出今年防通脹是政府確實需要采取行動來應對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有很多機構擔憂政府調控力度不當的話,會引發通脹失控的情況出現,在今年如何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謝謝!
2011-01-20 10:39:00
- 馬建堂:
用CPI來代表的物價總水平是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一個反映,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經濟體經濟運行狀況的一個反映。伴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回升向好,中國的消費物價在2009年的11月和12月份也開始由負轉正。而且呈現出在2010年逐季加快的趨勢,一季度CPI增長2.2%,二季度CPI增長2.9%,三季度增長3.5%,四季度增長4.7%。面對這種物價變動的趨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從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給、調控需求、保障流通、調控市場,以及給低收入群體增加補貼的一系列措施。通過采取這些措施,盡管四季度的物價水平仍然偏高,但是12月份的物價相對于11月份的物價,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都出現了明顯的回落。其中,12月份的同比價格由11月份的5.1%回落到12月份的4.6%,12月份的環比物價漲幅由11月份的1.1%回落到12月份的0.5%。這就意味著中央、國務院采取的這些措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2011-01-20 10:42:10
- 馬建堂:
盡管各級政府調控物價的努力在12月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對于2011年的物價走勢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2011年消費物價既存在著上漲的壓力,也存在著我們可以調控的有利的條件。
從2011年物價上漲的壓力來看,也還確實存在。比如,若干發達經濟體采取量化寬松的政策,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再比如說,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一兩年來累積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也比較多,再加上2010年對2011年帶來的翹尾因素有2.6個百分點左右。還有勞動力、土地資源等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使得2011年中國物價確實有上漲的壓力。
2011-01-20 10:44:35
- 馬建堂:
同時,還要看到我們也存在著把今年的物價上漲控制在預期目標范圍內有利的條件。第一,我們的糧食是連續七年豐收的,我們各級糧食庫存有數千億斤,糧食的豐收、糧食較充裕的庫存是穩定物價非常重要的基礎。第二,工業領域,特別是制成品,從總體上大家都承認還是一個供大于求的格局,還是一個生產能力過剩的格局。所以,工業領域,特別是制成品,生產能力的相對過剩是防止物價過度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決定2011年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人民銀行已經七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兩次提高利率水平。貨幣政策實時調整有利于控制貨幣的流通量,有利于控制貨幣流動性,這將為控制物價上漲創造一個非常好的條件。所以,我們要對2011年物價控制在預期目標范圍內有充分的信心,因為我們有能力,也有這個條件,更應該有這個信心。
2011-01-20 10:47:36
- 馬建堂:
取得了控制物價上漲的信心,就不能不提到剛才這位記者講到的通貨膨脹預期管理的問題。我認為,管理通脹預期和控制物價的上漲,是從不同的角度講的,這兩個提法并不矛盾。通貨膨脹的預期、物價上漲的預期是指當時人們對未來價格走勢的判斷,控制物價上漲是指控制目前的物價變動。把2011年的物價上漲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或者預期目標左右,既需要采取我剛才提到的增加供給、調控需求、疏通生產流通、調控市場這些措施以外,很重要的還要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通俗地講,要管理好大家對未來物價變動的信心和想法。還是那句老話,信心很重要。如果說,2010年我們的信心變成了貨幣、變成了黃金、變成了經濟回升,2011年我們有能力、有條件,也有信心控制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就一定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2011-01-20 10:50:34
-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
從今天發表的數字來看,去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好像已經超過了日本,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二了,馬局長對此有什么評論?謝謝。
2011-01-20 10:54:19
- 馬建堂:
謝謝你的提問,也謝謝日本朋友對中國經濟總量的關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去年好像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但是我還是非常愿意再說一說這個問題。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和發布以人民幣計價的GDP的總量、結構與速度。有專家和媒體根據兩個國家的匯率、兩個國家的總量進行比較和研究。
關于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和中國經濟總量位次的不斷提高,我想說三層意思:第一,中國經濟總量的增加、位次的提高,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不斷進取的結果,是中國改革開放活力不斷涌現的體現,也使中華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更加牢固。
2011-01-20 10:54:55
- 馬建堂:
第二,我們一方面要看到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也要冷靜地看到,我們的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我們還有很多重大的經濟結構需要優化。我們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資源還比較高,我們在經濟發展的質量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2011-01-20 10:57:13
- 馬建堂:
第三,中國的人口比較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成果4月份就可以和大家見面了。中國有13多億的人口,總量比較大,人均的數量又比較低,按照各個國際經濟組織人均GDP的排序,中國排在100位以后。比如說世界銀行2009年有一個數據,21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24位。這就是中國的國情,人口多,總量比較大。但是人多,一平均,人均就比較少。這是中國的現實,我們要冷靜客觀地對待這個現實。
2011-01-20 10:57:48
- 馬建堂:
我過去由于工作的原因去過日本多次,中日兩國作為近鄰,又都是世界上經濟大國,兩個國家的經貿往來對兩國人民都有好處,對兩國的經濟發展都有好處。所以,中日兩國不論誰第二、誰第三,都是兩國人民的幸事,我也借這個機會祝愿中日兩國的經濟往來更加密切,中日兩國的經濟都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謝謝!
2011-01-20 11:00:12
- 中國新聞社記者:
因為我們關注到最近社會上關于統計數據和民眾感受的討論也很多,這說明一來大家越來越關注統計數據,二是大家對統計數據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之前的新聞我們知道,統計局現在正在進行基本單位名錄庫、一套表等四大工程的建設,是否能請您介紹一下這四大工程進度的情況?會對統計數據帶來怎樣的改變?謝謝!
2011-01-20 11:03:33
- 馬建堂:
非常感謝你能提出這個問題,有力的表現了媒體朋友對統計工作的關心。當前統計工作倍受重視,統計數據倍受關注。中國統計人為了不斷提高中國統計的能力,不斷提高中國統計數據的質量,不斷提高政府統計的公信力,我們明確了中國統計要更加改革創新,要更加規范統一,要更加開放透明。它的抓手在哪里?靠什么把它們抓起來?我們最近通過認真的研究,就是要抓剛才記者講到的四大工程。四大工程可能非常專業,我在這個地方稍微具體的說一說。
第一,要建立一個真實完整的、及時更新的基本單位名錄庫。中國的很多調查都是被調查單位填報法定的統計報表,我們這個名錄庫要真實可信,是真有這個企業,而且這個名錄庫要不斷更新,確保填報數據的調查單位的真實性。
第二,要建立統一規范、方便企業填報的企業一套表。過去由于各種原因,統計系統內部,中央和地方統計單位對企業的統計有重復調查、重復報送,我們現在要把這些分散報送的合并在一起,規范統一,減輕企業負擔。
第三,要建立功能完善、統一兼容的數據采集處理軟件系統。統計數據報送處理的軟件不要太多、太亂。
第四,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聯網直報系統。被調查單位填報數據以后,直接通過互聯網報送國家統計局統一的數據中心,減少層層報送,從而減少那些可能存在的因層層報送而帶來的問題。
2011-01-20 11:06:34
- 馬建堂:
這四大工程有的正在試點,有的已經搞了一部分,我們想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把四大工程基本上建成。四大工程基本建成以后,我想給朋友們描繪一下中國統計數據生產的方式。如果是被調查單位填報統計數據,將來的愿景就是在法定名錄庫中的調查單位,根據統一的規范報表,在統一的數據采集處理軟件平臺上向國家統計局直接報送基礎統計數據,然后國家統計局、省、市統計局在線共同去處理、加工統計數據,從源頭上、報送環節上保證數據的質量。如果這些調查是我們調查系統的調查員做的活,比如物價調查、人口普查,將來我們的調查員通過手持電子終端設備,在市場上、住戶家里采集數據,然后通過無線網絡直接報送國家統計局,保證源頭數據的真實,保證數據匯總的便捷,保證數據加工匯總過程中不出現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一些干擾。所以,四大工程建成以后,大致上是這樣一個規劃的藍圖。
當然,它不是統計改革的全部。一是我們還要夯實統計的基礎,統計工作總要有人干;二是要加大檢查的力度;三是要努力推動統計體制完善,從而更加有利于數據的真實。
總之,統計人對統計數據真實的追求是堅定不移的,請同志們相信這一點。謝謝!
2011-01-20 11:11:49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剛才您介紹到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占到國民經濟中的92%,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消費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貢獻有多少?您覺得這個數字有沒有提高的空間?另外一個問題,CPI的統計,我們知道現在食品權重占到1/3左右,請問在未來有沒有一些變化?
2011-01-20 11:16:06
- 馬建堂:
感謝你的兩個問題。關于第一個問題,我給朋友們簡單的說一下數據。2010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7.3%,拉動GDP增長3.9個百分點。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8%,拉動GDP增長5.6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7.9%,拉動2010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加在一起是10.3%。
2011-01-20 11:16:57
- 馬建堂:
第二個問題,涉及到CPI權重的確定問題。什么是CPI?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英文縮寫。在座的朋友作為消費者,要消費無數商品,但是我們總不能把所有商品的價格變動都進行統計,這就需要選定一定的代表品來代表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我們在全國各地選擇了至少600個左右的CPI調查的代表品,這些產品的權重是怎么確定的?它不是隨意的、主觀確定的。因為,居民消費價格是反映居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所以,決定價格調查代表品權重取決于居民的消費支出比重。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是怎么得來的呢?我們國家統計系統對14萬戶左右的城鄉居民的家計調查,根據這個調查中的各項比重,比如吃、穿、用、行、娛樂消費的比重,根據這個比重來確定價格代表品的權重。
有的朋友講,中國的CPI中食品的權重高,它取決于我們的支出中食品的比重,取決于恩格爾系數的高低,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現在的城市居民,100塊錢的支出里,用于吃的支出30%左右,農村居民在40%左右。在這個現實下,價格代表品就要體現出這種支出的比重,否則就不實事求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的比重肯定會不斷下降的,為了反映這一點,為了體現這個趨勢,中國的價格調查中,價格規格品的選擇,食品權重也會下降,但是它取決于食品支出的變動,它有一個長期的過程。
2011-01-20 11:18:10
- 馬建堂:
最后,我再占用一點時間,把欠中央電視臺另外一個問題簡單說兩句,就是怎么看2011年中國經濟。
第一個方面,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挑戰、困難,我個人理解,一是物價上行的壓力還比較大;二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需要下更大的力氣;三是國外經濟的不平衡、不銜接、不協調對中國經濟還是有影響的。
2011年也是一個機遇之年,也是一個希望之年。說它是機遇之年、希望之年,主要是2011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格局沒有變化,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推動仍然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1-01-20 11:28:24
- 馬建堂:
第二個方面,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結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這將對轉變發展方式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第三個方面,我們已經確定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些宏觀調控措施也有助于2011年的經濟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我們只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按照十七屆五中全會的部署去做,2011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勢頭,肯定也會在控制物價、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深化改革上取得明顯的進展。
2011年必將是一個轉變和變革之年,我們要變挑戰為機遇,化困難為希望。我相信,2011年將收獲變革的果實,我們將看到轉變的希望。
2011-01-20 11:30:23
- 主持人 郭衛民: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統計的專業數據,今天國家統計局專門做了投影演示,在這里謝謝馬局長,也謝謝國家統計局的同事們。
2011-01-20 11:33:44
- 馬建堂:
我們以自己的行動推進變革,推進統計的變革。謝謝大家!
2011-01-20 11:34:11
- 主持人 郭衛民:
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2011-01-20 11:34:30
圖片內容:
國新辦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做好直播準備工作
發布會現場記者陸續到達
新聞發布會現場媒體記者陸續到達
國內外媒體聚焦“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
現場記者認真查看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資料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情況
主持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郭衛民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
國新辦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主席臺
金融時報記者提問
馬建堂局長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問
記者架高機器拍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問
馬建堂局長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展示國內生產總值當季增長速度示意圖
2004-2010年糧食產量及其增長速度示意圖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月同比)示意圖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累計同比)示意圖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10120.wmv
相關新聞:
- 國新辦就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情況舉行發布會
- 國新辦就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 國新辦旅游局簽署國家形象宣傳推廣合作框架協議
- 國新辦就交通運輸“十一五”發展與“十二五”展望舉行發布會
- 國新辦就中國互聯網地圖服務網站問題舉行新聞發布會
圖片大圖:
國新辦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楊佳
中國網做好直播準備工作
中國網 楊佳
發布會現場記者陸續到達
中國網 楊佳
新聞發布會現場媒體記者陸續到達
中國網 楊佳
國內外媒體聚焦“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
中國網 楊佳
現場記者認真查看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資料
中國網 楊佳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情況
中國網 楊佳
主持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郭衛民
中國網 楊佳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
中國網 楊佳
國新辦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主席臺
中國網 楊佳
金融時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馬建堂局長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楊佳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記者架高機器拍攝
中國網 楊佳
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馬建堂局長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佳
發布會現場展示國內生產總值當季增長速度示意圖
2004-2010年糧食產量及其增長速度示意圖
中國網 楊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月同比)示意圖
中國網 楊佳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累計同比)示意圖
中國網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