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ontent_16615810.htm" target="_blank">- 農業部:今年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
  • - 農業部四項措施解決農技推廣不足 滿足農民需要
  • - 調查顯示:農村公益性推廣服務難滿足農民的需要
  • - 農業部實施農業科技入戶 截至9月培訓農民1億人
  • - 農業部創新農技推廣 實現超級稻大面積均衡增產
  •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農業部舉行農技推廣新舉措新聞發布會

    活動描述

    • 10月15日(星期三)14時30分,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農技推廣新舉措新聞發布會,總結上半年糧食和農產品增產科技支撐作用,介紹下一步科技服務措施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張合成: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專題新聞發布會。

      2008-10-15 14:24:59

    • 張合成:

      各位,我是張合成,來自農業部辦公廳。有些朋友是第二次見面了,昨天在農交會的發布會上已經見過面了,我是第二次主持發布會,請各位多多幫助、指導。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農技推廣新舉措。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在抓緊落實中央政策的同時,特別重視農業科技推廣和技術服務工作,不斷地創新運行機制,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為了使社會公眾和新聞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今天我們請來了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楊雄年副司長、科技入戶工程玉米首席專家李少昆研究員,向大家來介紹農技推廣方面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民田間學校,提高了農民素質和能力,成為“最受農民歡迎的培訓方式”,類似這種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還有很多,比如建立各類示范基地、農技推廣協會、技術合作社等模式。這都是全國各地推廣工作的一些創新方式。

      2008-10-15 14:33:19

    • 楊雄年:

      為了推廣各地的先進經驗,我們進行了認真總結,歸納出了十種具有代表性的好模式,并匯編成冊,提供給各地,在進一步做好推廣工作中進行借鑒運用。今天我們把印刷好的帶給了大家,供大家參考。《農技推廣新模式》這本書,對各地的新模式和做法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也希望媒體的朋友幫助我們做一些宣傳,在全國得到推廣和應用。

      2008-10-15 14:34:24

    • 楊雄年:

      第三個方面,創新推廣方法,使推廣工作更加符合農民的實際情況,更能滿足農民需要。一是推介發布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近年來各級農業系統每年都推介發布一批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引導廣大農民科學選擇優良品種,正確使用先進的適用技術。二是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今年我部在全國建設了500個萬畝優質高產創建示范點,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和示范帶動,以及信息宣傳,集成、展示,推廣先進事用技術。通過大面積的創建活動,大面積是在一萬畝的規模以上進行高產示范,這樣把專家的產量變成了農民的產量。專家在小面積、小田塊上創造高產,已經有很多的經驗,但是這些產量如何讓農民掌握,如何變成農民的產量,這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應該說高產創建活動在這方面已經發揮了作用。

      2008-10-15 14:35:47

    • 楊雄年:

      據專家實地側產,吉林省郭縣紅旗農場吉粳88超級稻萬畝示范區平均達到702.1公斤,這個活動我實地參加了,實現了超大面積均衡增產。我們在田間可以看到水稻長得非常均衡,稻粒大小很均衡,空粒率很低,確實可以看到科技的作用。甘肅省涼州區萬畝玉米示范田平均畝產達970.52公斤,創全國玉米大面積高產記錄,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萬畝玉米示范田平均畝產達702.1公斤,實現了超級稻大面積均衡增產。三是發送農民易掌握、操作簡便的明白紙,結合農業生產實際,針對主要農產品,組織專家和農技術人員編制了分品種、分區域,使廣大農民“易學、易會、慣用”的技術明白紙三百多項。目前,為了普及牛奶質量安全科學知識,指導奶農科學飼養和加強奶站質量管理,我們組織編寫了《牛奶優質安全生產100問》,這個小冊子我們今天業帶來了,供大家參考。這些小冊子已陸續贈送給廣大奶農。

      2008-10-15 14:37:19

    • 楊雄年:

      第四,利用現代手段開展推廣服務。比如四川郫縣農技建立了信息服務電話,實行“一次呼叫、兩個小時到位、免費指導、全程服務”。等等,這些好方法,靈活多樣的新的技術推廣方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當前,正值秋冬農業生產的重要時節,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拓展思路,創新機制,提高能力,增強活力,深入推進農業技術體系改革和建設,強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

      接下來,我們采嘆?改革,以貫徹國務院30號文件為契機,進一步提高科技人員的素質,加強公益性技術服務。在這個過程中,細化公益性的職能,因為過去公益性和經濟性在基層是混在一起的,通過改革把這塊分開,理順管理體制。另外,科學地設計農業推廣機構,因為農業生產的形勢在發生變化,推廣機構是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也需要根據生產和經濟的發展作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同時,穩定科技隊伍,為科技人員提供必要的條件,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構建從中央到地方科研教育單位、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科技示范戶,建立一個緊密銜接,上下貫通的信息農業體系。把科技工作從上游到下游貫通,這樣科技力量就會多一些。我們有近百萬基層推廣人員,有近十萬科研人員,還有大學從事科研工作的教授,我們把這個隊伍組織起來,服務科技工作,服務農村生產。

      2008-10-15 14:47:03

    • 楊雄年:

      第二,鼓勵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深入一線開展服務。通過政策引導,項目的帶動方式,鼓勵專家教授加強技術集成,擴大技術的有效供給,并深入生產一線,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李少昆專家就是中國農科院的專家,這些年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這些成果在轉化中也有很多問題,我們想通過專家教授創造一些條件,專家教授下去還有一些困難,包括差旅費的問題等等,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讓專家深入到一線,幫助基層農技人員。

      第三,鼓勵社會力量開展科技服務。支持和引導,尤其大中型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等各類社會力量參與農技推廣工作,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服務推廣工作。

      2008-10-15 14:48:25

    • 楊雄年:

      第四,繼續創新農技推廣的機制,以機制創新,增強農技推廣工作的合理,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開展機制創新,探索更多、更好的服務模式。進一步促進科研與推廣的有機結合,促進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民需求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這是針對農技推廣工作中解決農民的需求,我們想采取這些措施,還有一些在組織專家繼續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滿足農民的需要。

      2008-10-15 14:49:23

    • 楊雄年:

      第二個問題,科技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今年專家進行了測算,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今年達到了49%。因為糧食生產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包括天氣、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科技在這里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糧食問題,我們沒有專門分出一個比例來,但是總體來說,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是49%。無論是在冰雪災害,還是在生產過程中,科技人員都在一線進行服務,技術對生產工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糧食生產。作為公益性推廣機構,國家科研院所主要是在公益性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對糧食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8-10-15 14:50:30

    • 張合成:

      謝謝楊司長,再次感謝人民日報記者朋友對我們的支持。下面一個問題。

      2008-10-15 14:53:15

    •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活動范圍和服務范圍受到了限制。另外有70%沒有固定的辦公用房,沒有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50%以上沒有專門的電話,通訊不方便。對知識更新和對外聯絡、服務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

      2008-10-15 15:00:58

    • 楊雄年:

      我們目前進一步想辦法改善農技推廣條件,各個方面對此也非常關注,兩會代表也紛紛提出議案和建議,我們部里非常重視,正在具體研究,制定推廣體系基礎建設規劃,下一步按照政府主導、多方支持、突出重點、集中建設、因地制宜、循序推進的原則,通過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推廣手段、條件、實驗示范基地的建設,為履行公益性創造更多的條件,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滿足農民的需要。

      2008-10-15 15:03:44

    • 張合成:

      謝謝楊司長,謝謝經濟頻道的記者朋友。下一個問題。

      2008-10-15 15:04:53

    • 農民日報記者:

      剛才楊司長介紹了各地在農技推廣中的一些新舉措、新辦法。我們了解到,農業科技入戶是農業部近年來采取的農技推廣的新舉措,取得了比較好的經驗。我想請問李少昆研究員,您作為玉米首席專家,怎樣評價科技入戶取得的成績和成效?謝謝。

      2008-10-15 15:05:04

    • 李少昆:

      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是農業部,財政部于2005年實施的,非常榮幸,我自始至終作為一員參加工作,感受非常深??萍既霊簦饕轻槍r業技術推廣成果轉化速度慢的問題制定的。有幾個方面感受非常深。一是加強科技示范戶的能力、學習的能力、發展的能力、帶動的能力,加強了基層技術人員的隊伍建設,構建了一個從專家到技術指導員到示范戶、到輻射帶動戶、到廣大農民的機制,成效非常顯著。談到具體成效有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通過這幾年,培養了一批科技示范戶,每個縣選擇一千個科技示范戶,全國一共有二十六萬示范戶,通過這幾年的培養,三種能力有很大提高。這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對于今后現代農業的建設,這是非常重要的。

      2008-10-15 15:05:33

    • 李少昆:

      第二方面,增產糧食和農民增收這方面,作用比較大。我們知道,增產增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使現有的技術到位,科技入戶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保證技術到位。這樣,糧食的產量,四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麥和大豆,2004年以來,每年都組織全面測產,最少都在10%以上的增產。玉米是一個高產作物,產量潛力很大,這四年來,30個玉米示范縣有三萬示范戶,平均增產20%以上,幅度非常大。今年,部里組織了高產創建,我參加了主要幾個縣的測產,感受非常深。今年玉米萬畝連片最高產量是在甘肅涼州區,達到970公斤,成績非常可喜。這個區是2005年的科技入戶縣,通過這幾年的科技入戶工作,農民掌握了技術人員確定的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再通過主體的集中培訓,掌握了這些技術,技術到位了,所以產量每年都上一個臺階。楊司長剛才談到,內蒙古赤峰嵩山區萬畝達到913公斤?楊雄年:

      第三,根據工作,重大技術的推廣應該有一個專項資金支持,正在研究,對于是轉移支付還是什么形式,還要跟有關部門進行商量,我相信會很快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2008-10-15 15:15:21

    • 李少昆:

      回答你第二個問題。對你剛才談到的問題,我也深有感觸,有很多因素影響這個問題。第一方面是科研立項,很多科研項目在實驗室完成以后,大部分算是結束了。一個科研項目到大田里去,還有很多中間環節需要有一個技術熟化過程,但是我們缺少這一塊。第二個方面,我們現在有一些考核,也有一些問題,有一些高校、科研單位比較重視論文,可能忽視了研究成果的推廣問題。第三個方面,在基層,推廣體系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影響了研發的成果進一步進行推廣和轉化。

      2008-10-15 15:15:51

    • 張合成:

      謝謝李教授,謝謝中國經濟導報的朋友。

      2008-10-15 15:16:55

    • 新華社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請教李教授,目前我國玉米單產大概是360公斤/畝,美國單產是600公斤/畝。請問,未來我們國家應該從哪些方面縮小這個差距,有什么樣的規劃?

      2008-10-15 15:17:09

    • 張合成:

      謝謝新華社的朋友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請李教授回答你的問題。

      2008-10-15 15:17:47

    • 李少昆:

      特別感謝對我們玉米的關注。玉米是目前世界上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最大的作物,也是高產的作物之一。剛才談到了,最高產量是在美國,最高單產在2002年達到了1823.4公斤/畝。美國的平均產量從2005年開始超過了600公斤/畝。我們國家玉米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水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物?,F在全國的水平,大概在360公斤/畝。我們和玉米生產的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要縮小這個差距,有幾個方面工作要做。

      在科研方面,要研究高產的形成機理,努力創建高產,研究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技術能夠實現高產。所以,一方面是要加強對高產的研究,另外一方面是挖掘產量潛力,我們今年在陜西榆林的單產達到了1326公斤/畝,全國只有360公斤左右,這之間還有三到四倍的差距可以挖掘。如何縮小這個差距,主要是通過技術如何到位來解決。通過我們的研究,在高產和農戶大田的產量,可以挖掘的潛力,有幾個限制因素。第一是受制于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的因素,如果市場好,價格好,農民積極性高,有助于高產。另外是技術如何推廣到位的問題。所以縮小產量差,重點是如何使技術到位。我們既然能夠創造1326公斤/畝的高產,我們有這樣的品種,有這樣的技術,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把這些技術讓千家萬戶掌握。這幾年通過科技入戶,我感覺到科技入戶在這方面找到了路子,成效非常大。通過科技入戶使技術到位了,玉米的示范縣經過測產,示范戶的產量水平平均560—590公斤/畝之間,這個產量就比全國的平均產量高出了70%左右,主要原因就是技術到位。所以,通過高產潛力的研究?d5="" src="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1015/0019b91ec8940a5fe3f410.jpg"/>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提問

    • 農業部舉行農技推廣新舉措新聞發布會

    相關新聞:

    1   2     lastpage


    文字實錄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稱謂 顯示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国产一级片免费看| 91精品国产麻豆福利在线| 我叫王筱惠第1部分阅读|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男人扒开女人腿使劲桶动态图 |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成人综合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欧美a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美女被免费喷白浆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欧美在线一级视频|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 老板在娇妻的身上耸动|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69堂在线观看| 天天爱天天操天天干|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电影大全| 日韩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影院| 风情艳主调教朋友圈变态|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aaaaaa级特色特黄的毛片|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最近最好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综合图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v片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農業部舉行農技推廣新舉措新聞發布會 _網上直播_中國網
    網上直播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農業部舉行農技推廣新舉措新聞發布會

       10月15日(星期三)14時30分,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農技推廣新舉措新聞發布會,總結上半年糧食和農產品增產科技支撐作用,介紹下一步科技服務措施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直播摘要

    圖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