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然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
系統觀念,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復雜性思維。堅持系統觀念,就是要從事物在時空領域內的普遍聯系和運動變化出發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系統觀念更強調整體論,對于世界總體圖景的把握主要著眼于“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現性(整體中部分之間非線性作用的趨勢和結果)?;仡櫚倌挈h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艱苦奮斗過程中,堅持系統觀念逐漸成為中國共產黨一套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
1956年中共八大宣布:中國社會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過去作為一種理想的祈盼,來的是如此之快!以致于當時許多人都還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社會主義到底怎么搞,其實大家并不清楚!毛澤東后來曾回憶說:“解放后,三年恢復時期,對搞建設,我們是懵懵懂懂的。接著搞第一個五年計劃,對建設還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抄蘇聯的辦法,但總覺得不滿意,心情不舒暢。”
什么是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提出了一些基本設想,但沒有也不可能給出更具體的答案。那個時候,在世界范圍內、只有蘇聯獨立建成了社會主義,沒有其他現成的榜樣。所以,在開始搞建設的時候,中共中央曾號召“向蘇聯學習”。在社會上,當時流行一種說法:“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但是,進入20世紀50年代蘇聯模式存在的弊端已經開始暴露,比如: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片面擴大積累,忽視改善人民生活;經濟管理體制集中過多過死,等等。那么,現代化究竟該怎么搞?1956年1月25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p>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毛澤東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全局性意義的《論十大關系》。具體來說,十大關系主要涉及: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5.中央和地方的關系;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7.黨和非黨的關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9.是非關系;10.中國和外國的關系。毛澤東分析十大關系,精彩之處就是活學活用了唯物辯證法。毛澤東說:“這十種關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p>
經濟社會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始終處于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在社會主義還沒有作為一種制度形態出現時,恩格斯以唯物辯證法的眼光提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應當和任何其它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一種典型的系統動力學思維。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過去《論十大關系》的系統觀念需要有新的呈現,堅持系統觀念逐漸形成了適應新時代的具體內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如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
當前,堅持系統觀念要求我們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總之,要從系統總體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發展的眼光認識和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