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活動描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堵摵蠂鴼夂蜃兓蚣芄s》第19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方會議在本月11日將在波蘭華沙舉行。今天關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正式發布了。我們很高興請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報告的有關情況,并介紹中國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有關考慮。解主任也是大家很熟悉的政府部門領導,下面請解主任作介紹。
2013-11-05 09:44:58
- 解振華: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我們每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都召開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向國際國內報告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是如何履約,如何努力實現我們對外的承諾。今天我們主要是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國家報告,中英文都有,報告里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行動和取得的成效向國際國內作一個介紹,表明中國政府是負責任的,而且我們是在認真兌現我們的承諾。
2013-11-05 09:57:30
- 解振華: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馬上就要召開了,本月11日召開,中國代表團已經組成,我們的第一批人員明天就會啟程到波蘭華沙參加這次締約國大會。這次締約國大會主要有兩個議題:一是要落實,一是要開啟。落實主要是落實從2007年開始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各項談判任務、各國已經達成的共識以及各國作出的承諾。這是國際社會在氣候變化加強政治互信的一個基礎,也是為今后各國進一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基礎。第二是要開啟德班談判,也就是要確定從2020年到2030年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行動、政策、措施,這是一個開啟的會議。所以,華沙會議是一個重要的會議。它為明年的實質性談判和2015年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我們會積極支持波蘭東道國,堅持多邊機制,也就是協商一致、廣泛參與的多邊原則。希望這次會議取得成功。中國代表團按照中國政府的要求,一定會發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在這次會議中與各方加強磋商溝通,增信釋疑,推動這次會議成功。這是我們與會的方針和原則。
2013-11-05 09:59:40
- 解振華:
這個報告主要是向各位介紹我國今年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碳匯以及采取的一些低碳發展的試點示范工作,以及正在積極試點開創碳市場所做的一些工作。具體的內容,材料里都有了。我不在這里耽誤大家的時間。因為時間有限,我愿意回答各位媒體朋友就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這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有關的問題。謝謝大家。
2013-11-05 10:02:56
- 主持人 郭衛民:
謝謝解主任,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的時候請報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3-11-05 10:04:53
- 中央電視臺記者: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9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方會議即將在華沙召開,請問中方對此有何期待?謝謝。
2013-11-05 10:05:13
- 解振華:
這次會議,我剛才講了主要有兩個內容,一個是落實,一個是開啟。所謂落實,就是要落實巴厘路線圖所確定的在氣候變化領域減排、適應、資金、技術轉讓、透明度等等已經達成的共識。其中特別是減排問題,主要是要落實去年多哈會議已經確定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希望參加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附件一的國家,也就是這些發達國家要兌現自己的承諾,確定到2020年之前有力度的減排目標。
2013-11-05 10:05:39
- 解振華:
同時也希望或者要求沒有參加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少數發達國家,也要按照公約的要求,承擔與其他發達國家有可比性的減排承諾,也要有相應的減排指標。第二,也就是發展中國家非常關心的資金問題。這次會議上希望發達國家能夠按照自己的承諾和公約的要求,快速啟動資金,能夠在2015年前落實300億的快速啟動資金,到2020年每年能夠提供1000億美金的長期資金,提出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資金問題是發展中國家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自主減緩問題、多邊上加強技術轉讓和增加透明度等落實其他要素的關鍵內容。
2013-11-05 10:06:50
- 解振華:
多邊機制能夠兌現自己的承諾,落實已經達成的共識,這是多邊進程的政治基礎,所以我們希望會議在落實這項任務上能夠取得成功。
第二項任務主要是開啟一個新的談判,就是德班平臺的談判。德班平臺談判的任務就是到2015年底第21次締約國大會上要談成一個新的協議。我們希望新的協議也是按照已經達成的共識,能夠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原則,與時俱進,最后能夠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符合科學性方面取得積極的進展。
2013-11-05 10:10:53
- 解振華:
所謂的公約框架,主要是包括剛才我講的減緩、適應、資金、透明度、核查等問題,基本原則是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和各自能力的基本原則,而且大家都已經取得共識,要求新的協議能夠適用于所有各方。只要符合這些原則,中國代表團會持開放的態度,我們希望新的協議能夠有助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氣候環境。
第三,我們希望這次華沙會議能夠為2015年底新的協議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使明年能夠順利開啟實質性的談判,2015年底能夠完成這次談判,使全球進入應對氣候變化的新階段,通過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各國的可持續發展。
2013-11-05 10:12:24
- 路透社記者:
今天發布的年度報告中我們看到有一句話,發展中國家只有獲得了發達國家承諾給予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之后才會實施他們的減排目標,這是否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在沒有獲得發達國家的這些支持之下,沒有義務開始減少他們的排放呢?第二個問題,您對于獲得發達國家的資金支持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因為我們還要考慮到歐洲以及許多發達國家都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和其他的問題,而且現在在這些國家的政策制定圈當中,對于全球變暖也有一些懷疑的聲音,您對于獲得這些發達國家的支持到底有多大的信心?第三個問題,上個星期美國的一名官員發表了一個評論,我們對于氣候變化的談判以及新的氣候變化協議應當采取更加靈活的態度,我們作出的減排承諾應當基于各自的國情。您認為美國這個官員的評論是否顯示了美方在氣候談判方面有取得一些進展的跡象,是否意味著美國會以一種更加靈活的態度參與到談判當中?
2013-11-05 10:15:28
- 解振華:
你實際上問了三個問題,我一個一個的回答。剛才公報里講發展中國家在得到資金、技術支持之后才能夠采取行動。這句話是公約里的要求,也就是說按照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要承擔歷史的責任,所以他有義務率先大幅度減排,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而發展中國家在得到資金、技術的情況下在國內采取自主的減緩行動,這是公約的原話、公約的要求。
2013-11-05 10:21:54
- 解振華:
但是情況并非如此,很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我們在沒有得到任何資金、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已經在國內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像減緩、適應、技術開發、提高自身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這方面都在做。有一個數字,從工業革命到2010年發達國家的排放占世界總排放量的70%,發展中國家占了30%,但到目前為止,發展中國家所作的承諾和采取的行動占了總減排量的70%,而發達國家只占到了30%,所以這說明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得到發達國家多少資金的支持,但已經采取行動了,而且減排量是占絕大多數的。這一點可以說明,雖然公約有這么一個規定,但是發達國家并沒有兌現,而發展中國家為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國內已經采取了積極的行動,特別是中國,我們沒有得到任何資金、技術轉讓的支持,但是我們在積極的采取行動,“十一五”期間我們已經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了二氧化碳15億噸,“十二五”前兩年我們已經減少了三、四億噸的二氧化碳。
2013-11-05 10:22:37
- 解振華:
關于資金的問題,在落實巴厘路線圖談判當中已經建立了綠色氣候基金,而且成立了基金的理事會,也建立了資金籌資的機制和制度,現在的關鍵是要盡快注入資金。在去年的多哈會議上,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作出承諾,愿意拿出一些錢,而且也承諾了資金額,而且整個發達國家也承諾到2015年之前要籌措300億的快速啟動資金,到2020年前要達到每年1000億資金的支持?,F在發達國家經濟確實有些困難,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和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是我們建立政治互信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如果眼前有經濟困難,也不是長期的,是暫時性的,我們希望還是要明確注資的時間表,能夠作出明確的承諾,能夠讓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樹立信心。
2013-11-05 10:24:56
- 解振華:
關于資金的來源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以公共資金為主,另一種是以私營部門資金為主。我們主張多元化,要以公共資金為主,私營部門的資金市場融資作為補充,盡可能把這塊蛋糕做大,如果要吸引私營部門的資金,主要是政府要有所作為,要加大減排力度,創造一個穩定的市場,制定鼓勵性政策,這樣才能真正吸引私營部門資金。
2013-11-05 10:32:36
- 解振華:
關于你講上周美國一個評論,希望新的協議能夠有創新,能夠有些靈活,要基于各國的國情。我也看到了這個評論,或者是這個講話,這個講話是美國氣候變化特別談判代表,他是我的好朋友托德·斯特恩先生講的。我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公平、共同但有區別和各自能力的原則,新的協議適用于所有各方。對大家已經達成的共識,我們是持靈活的態度,而且我們事先不預判結果,還有兩年的談判時間,我們希望這個協議大家都能夠接受但大家都不太滿意,這個協議就是多邊談判的結果。
2013-11-05 10:32:46
-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
最近中國周邊國家日本和韓國有些媒體報道說,他們的大氣也受到中國華北和北京區域的霧霾和燃煤的影響,差不多已經進入冬天,對于中國這些周邊國家的說法,你有什么看法?中國受到影響的形象怎么改善?報告里面談到很多工作的成果,但是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有沒有不達標的情況,最大的困難是什么?謝謝。
2013-11-05 10:34:56
- 解振華:
你這個問題跟氣候變化也有關系,因為現在中國大氣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特別是霧霾的天氣幾乎是常態化了,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國內外都很關注。霧霾的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其實它的根源還在化石能源,一個是燒煤,一個是燃油,另外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的。
2013-11-05 10:36:19
- 解振華:
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已經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社會上講的“大氣10條”,已經開始采取嚴厲的措施治理大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也確定了奮斗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我們采取35項措施,把任務分解到重點地區、重點單位。我相信,隨著“大氣10條”的進一步貫徹落實,通過5-10年的時間,按照“大氣10條”的要求,大氣污染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實際上采取這么多措施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空氣質量改善的問題,第一是減煤,第二是控車,控車實際上是減少石油的消耗,第三是降塵,如果把這幾個措施實施到位,空氣質量會得到改善。
2013-11-05 10:38:32
- 解振華:
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所采取的措施,一是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二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它是零碳的能源,是清潔能源。既要發展經濟,還要減少污染的排放。三是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這也有助于降塵。應該說解決空氣污染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很多政策措施上都是比較一致的,而且解決的問題大體上是同根同源。所以我們在“大氣10條”、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確定的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動,基本是一致的。只要能夠真正落實,我相信大氣的質量能夠提高,能夠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其實關鍵的問題還是要轉變發展方式、轉變消費方式,提高公眾和全社會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大家都有責任來采取行動。
2013-11-05 10:41:18
- 解振華:
你剛才問中國有什么困難,實際上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剛剛超過6000美金,還有9000多萬人處在貧困線以下,現在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過程中,正是爬坡階段,我們面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種挑戰,困難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現在還是有信心來解決問題。解決困難主要是依法管理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現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今后要嚴格的執法。第二要靠技術創新,所以要發展經濟,還要保護環境,除了執法之外還有很重要的是技術創新,只有通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技術,才能真正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
2013-11-05 10:43:49
- 解振華:
總之一句話,我們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來面對多重挑戰,既要依法管理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又要積極技術創新,加強國際合作,無論是區域合作,還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合作,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2013-11-05 10:46:55
- 中國新聞社記者:
您剛剛提到本次談判最重要的特點是要啟動德班平臺,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氣候談判一個重要原則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有明顯界限的。但是這次我們現在關注的一個消息,因為德班平臺有一個原則是適用于所有方,我們現在看到一個趨勢是,有些國家試圖模糊這個平臺,現在又有擔憂的聲音認為,一旦有這種模糊的界限會導致發達國家推卸本該承擔的責任和讓一些發展中國家擔負不符合發展階段的責任。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國代表團準備在這次談判中如何應對這種挑戰?怎樣在這種新形勢下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謝謝。
2013-11-05 10:48:09
- 解振華:
最近我參加今年締約國大會的預備會,在這之前又參加了經濟大國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各國領導人代表的會議。這兩次會上,各個主要國家和主要集團的代表都參加了,沒有一個國家公開表示反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過去只要一談,總有人試圖淡化或者是否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現在這兩次重要的會議上,沒有人反對,大家認為這已經是有共識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怎樣在新的協議當中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各自能力的原則和適用于所有各方的共識。
2013-11-05 10:50:25
- 解振華:
這些原則如何理解呢?我們理解,氣候變化是對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共同挑戰,世界各國都在這個大船上,我們只能同舟共濟,各盡所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團結應對氣候變化。所謂同舟共濟就是大家如果不努力,氣候變化的危險時刻都在威脅著整個人類,所以我們必須要積極地采取行動。
2013-11-05 10:53:03
- 解振華:
這是共同的這一部分,也就是適用于各方和共同。但是區別和各自能力,那就要體現在各盡所能,因為各國的歷史責任不一樣,各國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各國的發展水平、技術能力不一樣,各國的國情不一樣,所以各個國家都要盡自己所能來做符合自己發展階段、符合自己國情的事情,盡自己的努力來采取積極的措施。
2013-11-05 10:54:29
- 解振華:
這個原則不僅適用于減排,也適用于資金、技術、核查等等的一系列要素,所以各國都要積極采取措施,來承擔與自己的責任、發展階段、國情相適應的義務。
2013-11-05 10:55:43
-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
您說過全世界需要一個國際的解決辦法,我們看到現在中國有碳交易試點,美國沒有全國的碳交易,在澳大利亞也沒有碳交易,您覺得他們的想法怎么樣?對澳大利亞、美國有什么意見?第二個問題,您覺得將來在中國會有一種碳稅、碳排放稅嗎?
2013-11-05 10:57:11
- 解振華:
其實利用市場的辦法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公約和京都議定書里已經有了一些機制,比如在發達國家之間內部搞碳交易,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搞清潔發展機制,就是我們說的CDM機制。主要目的是通過市場的辦法,用比較低的成本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應該說這個制度如果真正組織得比較嚴密,大家都按照這個規則來辦,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
2013-11-05 10:59:35
- 解振華:
這個機制在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當中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但不是很大。比如說歐盟建立了碳市場,解決了他們的一些問題。CDM機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交易還是有不少,至少中國參加了清潔發展機制,我們還是作出了比較大的貢獻,在全球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產生的減排量中,中國占了50%以上,應該說這個機制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美國因為沒有參加京都議定書,而且也沒有統一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指標,所以這個市場沒有建立起來。但是加州已經建立并已經在做,所以中國跟加州有省州之間的協議,而且我們跟加州在碳市場方面也有一些合作。
2013-11-05 11:01:45
- 解振華:
正像你說的,澳大利亞上一屆政府雄心勃勃地要建立一個碳市場,而且也定價了,一噸碳27澳元,每年要以15%的比例增長。政府更迭之后,新政府宣布不再搞了,這是澳大利亞的情況。歐洲的碳市場搞得比較好,但是現在也不景氣,由原來一噸碳38歐元降到現在一噸碳2歐元,其實主要原因是減排力度不夠,配額發的太多了。
2013-11-05 11:04:23
- 解振華:
中國的碳市場,我們正在試點,今年6月18日,深圳市的碳交易市場已經上市了,一開始上線是一噸碳將近30元。經過這幾個月,現在一噸碳平均穩定在80元左右,整個交易量不是很大,現在交易量達到了12萬噸。因為啟動實際交易的試點只有一個市。為什么這個碳市場在短期內增長比較快,主要是減排的力度比較大,它吸取了歐盟的教訓,配額發放的比較少,各個企業要真正的實現減排任務,它會算帳,是買合算還是治理合算。今年年底在北京、上海、廣東的碳市場也有望開始啟動實際交易,目的就是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碳交易市場,來降低總體的減排成本,實現減排目標。
2013-11-05 11:06:18
- 解振華:
至于將來如何,可能各國要根據自己的國情確定自己的減排機制,全球而言,現在不好預判,要根據談判最后的結果,看在2015年新的協議當中能否涉及到。
關于碳稅的政策,也是根據各國的國情,現在的方法很多,有的是碳稅,有的是碳交易,還有對碳排放收費的,各種方法都有,這恐怕還要根據各國自己的國情。在中國,我們現在正在搞碳市場試點。
2013-11-05 11:10:15
- 中國日報記者:
您剛才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政府對此次華沙會議的一個期待,我們知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邀請各國領導人帶著大膽的承諾,去參加即將召開的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請問,中方對于這個會議有什么樣的期待?謝謝。
2013-11-05 11:12:33
- 解振華: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倡導在2014年9月份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要求各國的領導人參加這次就氣候變化問題召開的會議,推動整個多邊的進程。
我們支持聯合國的倡議,但是我們希望這次會議各國領導人能夠發揮政治推動力來推動多邊的氣候變化談判,爭取2015年達成大家都滿意的新的協議。
我們也曾經向潘基文秘書長當面建議,這次氣候變化峰會一定要請各國領導人發揮政治上的推動力,絕對不要重蹈哥本哈根的覆轍,讓各國的元首們去討論該由部長和談判代表們解決的那些技術問題,他們是解決政治問題,不要談具體的技術問題,這一點非常關鍵。
我們已經約定,在這次華沙會議期間,與潘基文秘書長有一個會談,主要還是要討論明年的峰會問題,我們會提出建議,發揮我們積極建設性作用。
謝謝大家,歡迎你們到華沙參會,我們在華沙見面。
2013-11-05 11:13:11
- 主持人 郭衛民: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2013-11-05 11:15:51
圖片內容: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主持發布會。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路透社記者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請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記者。
視頻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31105gxbnew_1383629209.mp4
相關新聞: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國際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技術需求評估項目
- 應對氣候變化節能不遺余力 開拓低碳發展新渠道
- 國務院調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
- 研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每年可拯救幾百萬生命
- 越來越多中國人贊成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圖片大圖: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網 董寧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網 董寧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主持發布會。
中國網 董寧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網 董寧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3年度報告。
中國網 董寧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2013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網 董寧
路透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答記者問。
中國網 董寧
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請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提問。
中國網 董寧
發布會現場記者。
中國網 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