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5日,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宏賓館舉行
中國網2010年1月5日北京訊 山西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建國60年來,累計生產煤炭110億噸,占全國總量的1/4,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支撐。但由于歷史原因,長期以來山西煤炭行業形成了“多、小、散、亂”的格局,導致了資源浪費、環境惡化、礦難頻發、腐敗滋生等系列問題。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戰略決策,山西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1月5日,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宏賓館舉行。山西省副省長陳川平、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等出席。
山西省副省長陳川平在發布會上坦言,目前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健康推進,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重組的一系列舉措帶來了煤炭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為山西的可持續發展和自主創新增加了活力和動力。
陳川平介紹說,截至目前,全省整合煤礦正式協議簽訂率達到98%,兼并重組主體到位率達到94%,特別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采礦許可證變理已超過80%,還有十多個許可證也將在春節前完成變更,1400多個小煤礦也將在今年基本關閉。
他說,目前煤炭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高,山西煤炭企業的主體由2200家減少至130家,形成了4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個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集團;形成了以股份制為主體,國有、民營并存的辦礦格局,國有企業辦礦占20%,民營企業辦礦占30%,股份制企業辦礦占50%。
礦井數由2600座壓減到1053座,70%的礦井規模達到90萬噸/年以上,30萬噸/年以下的小煤礦全部淘汰,平均單井規模由30萬噸/年提高到100萬噸/年以上,保留礦井將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加強。
他表示,這次兼并重組以資源為基礎,以資產為紐帶,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明確了整合模式,兼顧了各方利益。對企業來講是把許多家族式的小業主轉變為了大股東,收益得到了保證;對政府來講,重組讓資源利用率、收益最大化、自主創新等程度都大幅提高。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對此次山西煤礦的兼并重組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此次山西煤礦兼并重組符合煤炭工業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的重大舉措,不但要在山西推廣,更要在全國范圍推進。
吳吟指出,煤炭的根本問題是結構問題,與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煤炭產業集中度水平相比較,中國遠遠沒有達到一個較合適的水平。比如在中國前4家煤炭產業的市場占有率應保持在40%,但現在僅為20%左右。而澳大利亞是50%、印度是90%、最高的德國達到了100%。因此,提高產業集中度調整產業組織結構至關重要。同時,產業集中度越高,安全指標和技術指標也會相應提高。
他表示,此次山西整合重組過程中,也許在短時間內會讓煤價或供應受一些影響,但只是短期的,而且總體水平會逐步提高,通過改組,產能可能會增加20%左右。
據了解,山西煤礦企業重組整合的總體規劃為,重組整合后全省保留1000座礦井,70%的礦井規模達到90萬噸/年以上,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的目標。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王守楨表示,煤礦企業重組中的山西煤炭生產在2010年的生產總量預期是年原產7億噸,將比09年增加百分之10%以上。山西在2008年和2009年的年原產量為6億5千萬噸和6億2千萬噸。(閆昕霞/王一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