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高失敗率 青年創業如何跨越科創“死亡之谷”
圖為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資料照片
在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關鍵階段,許多青年創業團隊有可能因技術成熟度不足、資金鏈斷裂、市場需求不明確等因素導致失敗,故業內把這一階段稱為科創企業的“死亡之谷”。
武漢是全國知名的科創之城。近期記者走訪10余家青年科技初創企業、科技創業孵化機構、高校實驗室等,開展蹲點調研,找尋跨越“死亡之谷”的路徑。
成功跨越受市場追捧
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張嘉翊至今仍覺得難以置信,4年時間,他們的項目從實驗室終于走上了生產線。
張嘉翊一直有創業夢,從大二開始,便在各種創業大賽中“刷經驗”。2021年,他在比賽中的表現引起了學校信息功能材料實驗室沈杰教授的注意。
“如今全社會都在鼓勵創新創業,導師也希望我能將實驗室的項目帶向市場。”張嘉翊說,他將實驗室研發出的高頻覆銅板帶到“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并獲得金獎。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紛至沓來,幫助團隊完成了概念驗證,目前項目已經進入中試階段。
據介紹,高頻覆銅板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高頻電路板的核心基礎材料。張嘉翊所在團隊革新了高頻覆銅板制備技術,打破了5G通信等國家戰略性領域相關制備技術壁壘。目前,團隊在武漢成立了公司,并在襄陽布局了中試基地。
有數據表明,2024年中國新注冊企業超600萬家,僅在武漢就新增16.1萬家。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類科技企業是重要組成部分。對此,近年來,武漢市加緊出臺利好政策,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載體建設,為科研人員提供一站式成果轉化服務。
“我們有工程師隊伍,有概念驗證能力,有能力將論文專利轉化為應用產品。”光谷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部部長徐迪帆介紹,光谷實驗室具備“科學家+工程師+項目經理+技術經紀人”職能,承擔概念驗證和顛覆性技術打造等任務。“近年來,我們為數十家企業提供支持,幫助90余個科研項目成功實現技術升級與產業迭代。”
這些年,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布局建設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著力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進一步融合。目前,武漢已備案市級概念驗證中心32家,建設市級中試平臺210家,基本覆蓋城市主要產業。
“光谷實驗室幫助完成了概念驗證、中試等,為我們實驗室成果轉化提供了新路徑。”武漢英睿紅外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宇軒表示,公司成立于2023年,主要聚焦膠體量子點短波紅外成像芯片的產業化開發,使用這種芯片的鏡頭可以探測環境中的短波紅外光信息并實現成像。
項目轉化前,相關科技成果已經在實驗室中沉淀了17年。中試后,產品很快得到市場認可,拿到了千萬元級天使輪投資。
目前,相關技術已在科研成像驗證、機器視覺、工業檢測等領域落地應用,并聯合光谷實驗室成立國內首個單片集成成像驗證平臺,在高校科研領域取得了較好市場反饋。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面臨多重考驗
記者采訪發現,一些青年科創企業順利完成概念驗證,拿到了早期投資,經受住了“死亡之谷”考驗。回望創業歷程,其中一些人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眼中的關鍵“跨越”。
——投產“踩坑”。“青年人能承擔的試錯成本低,需要經篩選的可靠產業鏈。”武漢創現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潘天宇留學歸國后,關注到了酒店床面自動清潔需求,設計出了床面自動清潔機器人。
投產前,團隊發現,智能清潔產品目前較小眾,面對種類繁多、魚龍混雜的上游產業鏈,如何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成了眼前的一大難關。果然,第一批產品生產出來,不良品率超過預期,也收到了一些用戶投訴。“我們只得召回所有問題產品,給我們造成不少損失,這是一個痛苦的成長過程。”他說,“希望我們的后來者,能得到有關部門更精細化的產業鏈服務。”
——投資難尋。武漢模態躍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邴龍志從武漢大學本科畢業后選擇創業。作為20出頭的年輕人,一路走來,他經歷過來自多方面的“不信任”,令他最有危機感的,是投資市場的不信任。
邴龍志表示,市場對青年科創企業投資較為謹慎,在初創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企業都沒有得到青睞。
“科創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需要更多耐心資本。”他說,“年輕創業者希望能有更寬容的投資環境,充分吸收發展所需養分。”
——人才難覓。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起步時,團隊只有一個高校老師和兩個博士,亟須配齊研發和工程隊伍,也需要法務、財務等綜合崗人員。他透露,初創企業想招到合適的人并不容易,許多優秀碩博畢業生,更青睞相對穩定的國有企業和大公司,不少公司看中的人才,最后都“放了鴿子”。
記者了解到,武漢市正在探索國有投資機構松綁、人才供需對接等政策機制,協助青年科創企業鍛長板、補短板,著力完成科創關鍵“跨越”。
跨越“死亡之谷”路在何方
記者同步走訪了部分科技孵化器、投資人和青年創業扶持單位,探討如何跨越“死亡之谷”。
——找準創業方向。武漢光谷創意產業孵化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下直播、游戲等熱門行業正加速整合,普通創業者門檻明顯升高。
“現在我們更看重硬核技術創新。”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總經理黃琳琳表示,她所在的青創園隸屬于共青團湖北省委,會按照企業成長周期,給予多方位的支持和服務。在選擇入園企業時,會首先考慮團隊的技術含量,擇優收入園區。有投資人透露,新能源、新材料、光電子信息等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產業,在申報專精特新企業甚至申請上市時更有優勢,也更容易得到初創期投資。
——做好科研儲備。“最近幾年,在創業成功的案例中,博士生團隊占比越來越高。”武漢點亮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會敏表示,青年創業已形成潮流,她所在的投資機構60%以上的資金都投給了畢業5年內的青年團隊。據她分析,掌握核心科技的碩、博士創業團隊得到導師、實驗室和學校幫助的可能性更大,創業成功率往往更高,會讓資本感到更有安全感。
武漢市科技創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做扶持決策時,高等院校技術轉移部門、高等院校成立的技術轉移公司、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等是科創服務部門依靠的行業參謀和項目來源。
——提升綜合素質。一些投資人表示,有創業前景的團隊,其負責人往往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協調能力和意志力,也儲備了一定的社會經歷和行業經驗。王會敏表示,多年的投資經驗告訴她,有主動向外尋求幫助意識的團隊,更容易生存下來。所以,創業市場競爭越是激烈,投資方越是會考察創業團隊有沒有主動爭取政府資源、市場資源的能力與素質。
“要盡力爭取到與投資人面談的機會。”武漢模態躍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常元和表示,只有與投資人面對面交流,才能盡力展現出團隊具備的綜合素質。“在與團隊見面前,我們的投資人也沒有最后下定決心,見面后只聊了幾分鐘,就確定了這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