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丨安徽:推深做實林長制 加快打造高質量綠美江淮
新華網合肥3月18日電(李東標)又是一年春暖花開時。廣袤的江淮大地,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到處是生機盎然的秀美風光。
作為南方集體林區重點省份,安徽省林地面積409.15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約1/3。立足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安徽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加快建設“高顏值”“高價值”“高品質”“高質量”綠美江淮,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宛陵林場。(安徽省林業局供圖)
新格局: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地處休寧縣西南山區的鶴城鄉新安源村,高山環抱、綠水相擁。
“我們村成立了一支‘護村隊’,就是為了保護新安江源頭的山水。”新安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發權扎根鄉村數十載,帶領村民護林防火,專門成立護村隊守護當地生態環境。他同時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新安源村林長,擔負著森林資源保護宣傳、護林巡查、問題處理等職責。
李發權介紹,近年來,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明顯提高,村里的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李發權帶頭成立新安源村旅游合作社,做優“生態+紅色旅游”文章。在他的帶領下,新安源村走出了一條生態致富路。
自2017年起,安徽在全國率先探索林長制改革,2019年成為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2021年7月起施行《安徽省林長制條例》,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形成林長領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林業治理新格局。
安徽安慶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安徽省林業局供圖)
“以前林業工作一直被認為是林業部門一家的事,‘小馬拉大車’。”安徽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林長制改革推動各級林長、成員單位和廣大群眾深度參與林業生態建設,并從“山林”向重點生態功能區域拓展,林長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更加優化健全。
截至目前,全省五級林長守護400余萬公頃森林和100余萬公頃濕地,形成了省級總林長負總責、市縣總林長指揮協調、區域性林長督促調度、功能區林長抓特色、鄉村林長抓落地的工作格局。
以林長制為平臺,安徽推動制度建設向加快林業發展、強化林業治理的領域延伸,出臺優化林業發展環境22條政策、示范區建設17項任務和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16項舉措,建立全國首個省級“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構建解決林業發展問題、補齊政策短板的制度平臺。
新成效:從“生態美”到“百姓富”
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楊亭村位于大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北麓,四面環山,層巒疊翠,溪水潺潺。得益于林長制改革的推行,森林已不再是村民眼中“中看不中用”的自然資源。
“林長制改革之前,村里人都到山上砍柴去賣,每年冬天山上都是光禿禿的一片。”楊亭村林長楊江勤說,不僅如此,楊亭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較多,不少土地、山場閑置,且林地分散,難以產生效益和價值。
為了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楊亭村大力引進生態農林企業,發展采摘農業、康養產業和鄉村旅游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曾經的一片荒山上,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采摘游玩,帶動了農家樂和鄉村民宿快速發展。“林長制改革盤活了山場資源,村民在保護森林中感受到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生活環境和收入提升的同時環保意識也在增強。”楊江勤說。
從林長制邁向“林長治”,如今安徽的山更綠、水更清、景更美。林長制改革實施以來,截至去年9月,安徽省累計完成人工造林453.4萬畝、封山育林665.8萬畝、退化林修復487.7萬畝,美麗安徽的“綠色家底”更加厚實。
安徽青龍灣國家森林公園。(安徽省林業局供圖)
此外,安徽省還用好森林“搖錢樹”、濕地“聚寶盆”、碳匯“印鈔機”,積極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著力打造木竹加工、特色經濟林、生態旅游3個千億元產業和木本油料、苗木花卉2個500億元產業,全省林業總產值從改革前的3192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超6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林下栽培的霍山石斛。(安徽省林業局供圖)
新步伐:從“增綠”到“添美”
春一到,合肥市駱崗公園朵朵梅花傲然綻放,一步一景,好似一幅流動的畫卷。作為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舉辦地,合肥市駱崗公園正以合肥文旅新地標喜迎八方游客。
據了解,在籌辦園林博覽會過程中,合肥市堅持以留為主,改、拆、移為輔,不新建主場館、不砍一棵大樹、不外運一方土,活化利用林水資源,完整就地保留園內683棵老樹。這些樹木在20世紀70年代老駱崗機場建成啟用時被栽種,見證了老機場到新城市公園的蝶變。
合肥駱崗公園。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為了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樹木,園博小鎮的設計方案被反復修改。讓人們至今為之稱道的是,當老樹與建筑的位置重合時,建筑最終為老樹“讓路”。
從口袋公園到街頭綠地,從“拆欄透綠”到綠化提升,安徽各地正不斷推進群眾身邊增綠、即時享綠,讓市民“推窗見綠”“轉角遇見美”。
近年來,安徽省系統集成為“高顏值”“高價值”“高品質”“高質量”綠美江淮,全面開展綠美江淮“十大行動”,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強化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種質資源保護。
新安江風光。(安徽省林業局供圖)
蕪湖市結合美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著力打造長江百里生態灣;馬鞍山市結合和美鄉村、森林村莊建設,創新開展“百村栽萬樹、林果進庭院”活動;淮北市實施“二次上山”行動,全力推進“每年5萬株黃櫨”計劃……一幅幅“美好安徽”畫卷正徐徐鋪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安徽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密表示,下一步將擦亮林長制改革品牌,大力建設“四高”綠美江淮,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安徽省林業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