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難解俄烏困局 各方應回歸對話正軌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7日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稱,他正在“認真考慮”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和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今年1月剛上任時就曾作出類似警告,但隨后美國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大幅調(diào)整立場。如今,特朗普故伎重施,實際上反映出,在2月28日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激烈交鋒后,特朗普正承受著日益增大的壓力。
在特朗普發(fā)帖后,美國白宮國家經(jīng)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對媒體表示:“特朗普總統(tǒng)堅持認為,所有相關方都必須回到談判桌前,而我們既可以用‘胡蘿卜’(激勵措施),也可以用‘大棒’(制裁手段)來推動這一進程。”
然而,就在特朗普發(fā)表此番言論的前一天,歐盟領導人承諾共同加強歐盟防務,并計劃撥出數(shù)千億歐元用于安全領域。
正是特朗普一再警告稱,他將讓歐盟獨自面對俄羅斯的威脅,并且美國決定不再向烏克蘭提供新的軍事和情報援助,促使歐盟領導人(匈牙利除外)幾乎一致支持歐盟提升安全自主性。
這意味著,歐盟和烏克蘭并未屈服于美國政府的壓力,拒絕接受美方與俄羅斯達成的俄烏停火協(xié)議,而是選擇了堅持自身立場。
特朗普本人也坦言:“與俄羅斯打交道可能更容易,這很讓人驚訝,因為他們掌握了所有籌碼。”這番話某種程度上暴露了美方的焦慮,其對俄羅斯的最新威脅,更像是白宮在巨大壓力下的應激反應。
在過去三年多時間里,美國前政府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如今特朗普政府在這方面已無太多籌碼可用。2024年,俄羅斯對美出口總額僅約30億美元,其中近一半是化肥,而美國當年商品進口總額高達3.3萬億美元,這使得美國在貿(mào)易制裁上幾乎沒有多少空間可供施壓。
為緩解困境,特朗普本周將派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及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前往沙特阿拉伯,與烏克蘭官員進行會談。
回顧過去三年多的烏克蘭危機,美國不僅未能推動和平進程,反而利用局勢從中漁利,使得和平談判一再受阻。這也更加凸顯了中國在該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從危機爆發(fā)第一天起,中國就主張對話談判,尋求政治解決,并一直致力于勸和促談。
中國歡迎并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同時,各方也必須認識到,這場危機的根源錯綜復雜,因此和平進程不會一蹴而就。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7日在記者會上所言:“沖突無法有贏家,和平不會有輸家。”因此,各方應當摒棄短期私利,踐行中國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新安全觀,推動歐亞大陸乃至世界的長期和平與穩(wěn)定。
中國愿根據(jù)當事方的意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xù)發(fā)揮建設性作用,為最終化解危機、實現(xiàn)持久和平繼續(xù)發(fā)揮建設性作用。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3月10日社論
原文標題:No winners in conflict, no losers in peace
編譯:趙雙瑩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