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社”融合,探索中國式養老新實踐
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2%,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加。近些年的全國兩會均對“養老”問題給予高度關注,體現了國家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部署和對老年群體生活質量的高度重視。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人口大國,我們的老年人數多、老齡化速度快、區域差異大,應對養老的任務也相對更繁重和復雜。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我們有敬老孝老的家庭文化和社會風氣,更有代際和諧、睦鄰友好的社群氛圍和居住傳統,為中國式養老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
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促進普惠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這不僅是對養老服務領域的精準施策,更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此前印發的《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進一步細化落實。“意見”明確提出“優化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進一步夯實了居家社區養老的核心作用,并強調“依托社區為居家養老提供有力支持”。
面對我國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和突出的少子化態勢,加快建設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已成為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和迫切要求。傳統“家庭養老”,主要指老人居住在家并依靠子女養老,這是一種文化上環環相扣的代際反饋模式。“養兒防老”的傳統邏輯即出于此,并由此發展出我國綿延千年的傳統家庭養老文化。而新興發展的“居家養老”則表現為老人居住在家卻主要依托社區獲得養老服務,它不僅可以減輕子女及家庭負擔、釋放勞動力,養老服務資源的配置空間也相對較高。
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是一對一體兩面的互補概念,缺乏社區依托的居家養老舉步維艱,而沒有家庭支撐的社區養老也將孤掌難鳴。不僅如此,在強化家庭養老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在公共服務供給上的天然地緣優勢,使之向上對接政府行政資源、向下輻射家庭及個體,橫向鏈接社會網絡和產業資源,形成“居家社區養老共同體”以破除碎片化和有效增強養老服務的輻射性,實現家庭、社區、機構養老協調發展,并有效融合治理資源和文化稟賦。
我國區域發展存在顯著異質性,各地區養老服務發展的速度、重點以及資源配置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地區可能更側重居家養老,有的地區則更傾向強調社區養老。這種多樣性雖然是各地根據自身稟賦進行優化調整的結果,但過度強調某一面向卻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治理“打偏”。在中國文化情境中,家庭從未“缺位”。然而,如果過度強調居家養老,有可能使養老的個體化凸顯,甚至傾向于回歸傳統家庭養老,并囿于現實家庭模式限制而滋生過度市場化、商業化的現象,導致“有為政府”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而過度強調社區養老則又可能導致另一種極端,即公共部門可能會在社區中采取統一標準,盲目機械地向社區傾注具有一致性的設施與服務,未能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反而使得資源的利用不充分且失衡。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必須相互磨合乃至融合,才能切實解決養老服務形態的貫通協調問題。這不僅是既有養老資源配置優化的需求,也是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基礎要件,更是注解我國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具體體現。
“意見”還提出“發展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的要求。狹義上的嵌入式養老可被視為社區養老的一種分支形態,但它的獨特性在于能夠有效整合社區養老與居家養老的多重功能,形成一種具有高度適應性和靈活性的服務模式。嵌入式養老的核心,在于能夠統籌大量專業化、多樣性的服務資源嵌入到老年人生活居住的社區環境中,而服務單位往往是微小的、是深入家庭的、是居家形態的,服務設施亦比社區養老服務場所來得更為靈活多樣,具有小規模、多功能且可達性極高的屬性。
嵌入式養老這種服務模式還可以起到兼顧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重效應。對于供給側來說,嵌入式養老有助于最大化利用現有的資源,通過靈活的服務配置來提升養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而在需求側,嵌入式養老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居家環境中的專業護理和日常照料需求,尤其是在老年人渴望維持獨立生活的基礎上提供支持,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的家庭養老模式。與此同時,嵌入式養老由于包容政府、市場與個體及其家庭多重主體,并積極支持社區和家庭中不同生命周期的成員納入養老服務體系,還蘊藏建設“共建共治共享”“全齡友好型社會”的邏輯內涵。
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框架下,推動構建居家社區養老共同體,通過集成式服務的供給,有利于建設更加具有包容度和韌性的養老服務體系。嵌入式養老與當前提出的“依托社區為居家養老提供有力支持”要求,在根本目標與內在邏輯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它不僅關注老年人個體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還注重從廣泛層面形成養老服務的整體協同,提供了一種既符合老年人需求、又具備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的新方案,為傳統養老服務與現代養老服務的創新、協調和貫通提供了一條值得推行的可選之路。(作者分別是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