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樂見美方將“歡迎中資”轉化為實際行動
當地時間2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召開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內閣會議,在談及同中國的經濟關系時,他首先辟謠:“我看到很多人說我們不希望中國進入這個國家,這不是事實,我們希望他們在美國投資。我們會在中國投資。”之后他還對記者說:“我們與中國的關系將非常好。”中方始終秉持對美開放合作態度,我們樂見特朗普總統釋放與中方相向而行的積極信號。希望美方能以切實行動消除政策壁壘,為中企赴美創造一個開放、穩定、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特朗普總統的上述表態與2月21日白宮網站發布的“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形成微妙反差。這份文件以“確保美國繁榮安全”為名,宣布將進一步限制與中國的雙向投資,半導體、人工智能、關鍵基礎設施、醫療保健等多個領域都被涵蓋在內。這令中美兩國做跨國生意的企業感到十分緊張,在美國國內也引發很多反對意見。此前,美方對中企投資也有許多不公平、不必要的限制,比如美國財政部牽頭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持續針對中企展開“審查”,并以“國家安全”等借口屢屢叫停中企投資項目,成為中企投資美國的一大“風險因素”。
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符合美國利益”和“中美都獲益”并不構成對立關系。華盛頓一些政客頭腦中“中美都獲益等于幫助中國趕超美國”的“擔憂”毫無根據,因為中美深度融合的產業鏈絕非所謂“中國單方面利用”,而是市場規律作用下資源的最優配置。美方在制定對華經貿政策時,就不應陷入“美方全贏、中方全輸”的錯誤執念中。實踐證明,關稅戰、貿易戰違背歷史潮流和經濟規律,不會有贏家。
或許特朗普總統口中“歡迎中國投資美國”的領域沒有那么廣,只局限在一些不涉及先進技術的制造業等領域,他在總統競選期間,曾經對中國車企在密歇根等州建廠、招募本地工人表示過“歡迎”。但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中美的合作蛋糕很難做大,也不會給美國經濟和產業發展帶來更為深刻的推動作用。最近,中國人工智能企業DeepSeek帶給硅谷反思;一家年輕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研發的藥物,在肺癌治療試驗中表現優于美國醫藥巨頭研發的全球暢銷藥,引發美媒關注……《華爾街日報》承認,中國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從制造商品到成為更先進的創新中心。因此,華盛頓是不是也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多年限制措施,是否阻擋了中國的科技進步?中美作為兩個科技大國并擁有兩個龐大市場,如果能在更廣泛、更高端的領域開展合作,美國是否獲益更多?
華南美國商會2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近90%的美國公司在中國實現盈利,會員公司還將大幅提升未來三至五年的對華再投資。這得益于近年來中方歡迎外資的態度更多地落實到了開放政策中。與此同時,調查顯示這些會員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擔心也在增加。若美方想打造“全球最大投資目的地”,也應為中國和國際企業營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而非在“國家安全”的迷宮里設置重重關卡。我們歡迎特朗普總統的表態,更希望美方說到做到,將理性的判斷轉化為有魄力的具體行動。
什么是“好的中美關系”?中方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對美關系的方式始終沒有變。而美方現在最需要丟掉的就是霸權思維,能夠以一種更加理性、務實的視角看待中美關系,聽進去美國國內對華合作聲音的真實訴求,從兩國企業和人民的共同福祉以及全球產供鏈的健康出發,提供與其大國身份相匹配的“政策東風”。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關系的冷暖牽動著世界經濟的走向,希望美方能夠與中方相向而行,努力構建穩定、健康、可持續的中美關系,這既能讓兩國人民獲益,也將讓世界從中看到繁榮穩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