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外交正實現體系性升華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國際關系的走向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積極開展周邊外交的中國,已成為整個亞洲穩定的重心、區域安全的支撐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與周邊國家間關系正在提質升級,大周邊各區域正在深化整合。中國的周邊外交正實現體系性升華。
幾十年時間里,中國周邊外交經歷了從雙邊交往到區域層次,再到整個亞洲的制度化建設,形成了由內而外、多層次建構的完整體系。
開展積極且負責任周邊外交
外交服務于國家安全與發展,外交為民則是中國外交工作的宗旨。中國的周邊外交更是由內而外地體現出保障國家安全和促進國家發展的突出作用,更能展現外交為民的實際功能。
早在上世紀冷戰初期,新中國面臨來自西方國家的敵視和戰爭威脅,為保障國家主權獨立與安全,在不安寧的周邊區域實現突破,首先與緬甸和印度共同倡導了處理國家間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迄今,這一原則歷經70年,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冷戰結束后,中國政府為保障國內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實施“立足亞太,穩定周邊”的外交策略,與幾乎絕大多數周邊國家實現了關系正常化,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
進入21世紀,中國奉行“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通過“睦鄰、安鄰、富鄰”一系列政策,與整個大周邊國家建立了友好合作的伙伴關系,亞洲各區域都走上了內在機制化整合進程。近十年來,由于美國極力推進“印太戰略”,中國周邊被卷入地緣政治競爭,但中國一如既往地從穩定發展出發,提出了“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堅持互利共贏,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紐帶,與周邊國家相互協調合作。
當前,國際秩序面臨多重沖擊,開展積極且負責任周邊外交的中國,正在為整個亞太及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確定性。
雙邊與小多邊合作穩步推進
中國與周邊國家間雙邊關系呈現全面發展態勢。在周邊區域,與中國建立伙伴關系、合作關系或戰略互惠關系的共有28國,中國是周邊18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24個周邊國家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東盟的南海周邊國家簽訂了“南海行為宣言”,正在商談“南海行為準則”,中國還與不少周邊國家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司法協助和引渡罪犯的協議。中國與絕大多數周邊鄰國形成了“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關系。
中國正努力推動周邊實現多層次制度化建構。
首先,實施跨境合作。中國與邊界相接的大多數國家,在維持邊境安全和邊境穩定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跨境合作安排,包括邊民互市、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能源供應、金融結算、疫情防控、反恐防毒等領域。友好合作,將中國與相鄰國家不可分割地粘結在一起。
其次,探討“2+1”小多邊合作模式。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正探索雙邊基礎上的第三方合作空間,如中日和中韓在越南的產業對接、中尼合作項目考慮接納印度企業等等,這既可消除小國對單個大國主控的憂慮,又可將大國間在第三方的競爭化解為協調互利的追求。此外,中國建立與相鄰次區域合作機制,如“瀾湄合作”進程的積極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不懈堅持,環黃渤海中日韓多點項目嘗試,長遠看這是大小國間共進多贏的新型模式。
四個區域性合作機制相互聯動
中國通過在亞洲推進“四環外交”,在東西南北周邊區域推動建構了四個區域性合作機制,且產生了相互聯動效應。
一是東亞區域業已推進的“東盟+中日韓”多邊合作機制,搭建了從國家領導人峰會、政府部長定期會晤、高官對接和二軌道共同政策研究官方合作平臺,建立多達16個以上領域的部門協調合作機制,形成了“平軸模式”的國際合作樣本。
二是以中亞為核心的上海合作組織日益擴大為跨區域性構架,從建立“相互安全”信任措施,到打擊“三股勢力”的非傳統安全合作,再到經濟金融與社會文化的互動,成為舉世關注的區域性多邊外交平臺。而中國與中亞五國的“C5+1”領導人峰會的召開,則將中國與中亞合作不斷推深做實。
三是作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觀察員國,中國試圖促進印巴關系緩和,推動南亞國家間多邊合作,以中印產業聯通帶動其他國家加入多邊互動連接。
四是中俄蒙三國協調。中俄兩個大國主動與蒙古國開展三邊制度化合作,在三國首腦會晤機制引領下,蒙古國得到了政治安全保障,經濟貿易有了新出口。
在大周邊制度化建設中,中國積極努力參與和創造性搭建了亞洲更大范圍的多邊外交平臺。中國積極在東亞峰會上推進泛亞太跨區域協調,通過亞洲合作對話機制支持亞洲國家在能源、糧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中國還在“開放的區域主義”政策理念指導下,推動亞洲國家與域外世界各大洲的區域間制度化合作進程。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機制中倡導連接太平洋兩岸的亞太自貿區建設,努力推動“亞非合作”進程,積極參與亞歐領導人對話,促使“東亞-拉美合作論壇”的順利推進,在與阿拉伯國家的論壇中拓展了東亞與西亞北非國家間的政治經濟的協作。
中國創辦了一系列大周邊高層次合作平臺。官產學聯合的博鰲亞洲論壇,是中國首個自主推動的亞洲與世界對話的機制;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世界首個大國倡導的文明對話論壇,成為亞洲文明間交流互鑒的平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三屆領導人會議中,絕大多數亞洲鄰國都參與,并從“一帶一路”合作進程中受益。這一系列系統性的制度化建設,使中國的大周邊各區域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性的“大亞洲”。(作者是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