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分歧動搖美歐關系根基
第61屆慕安會閉幕式2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與會代表全場起立長時間熱烈鼓掌向本屆會議結束后不再擔任慕安會主席的霍伊斯根告別,同時歡迎新的主席、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本屆慕安會不僅見證了負責人的新老接替,也見證了歐美關系的劇烈轉變、全球安全格局的變數增加、歐洲安全自主的艱難起步,因而被賦予了深刻的歷史意義。
一是,此次慕安會聚焦當前全球安全的焦點問題,為各國領導人和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討論全球安全挑戰、促進交流對話與合作的平臺。討論主要涉及當前全球安全的焦點地區和焦點領域,如俄烏沖突、跨大西洋關系、亞洲安全新形勢、新的國際秩序、國際關系劇烈演變的新特點、人工智能和氣候變化、教育與安全的關系等。另一方面,中國在多變世界中的安全政策理念、主張和作用普遍受到與會各方的高度重視,會議期間設置多個涉及中國議題的專場。形象地說,此次慕安會宛如一個國際議題的“大超市”,很熱鬧,很高效,各方在這里各取所需。
二是,美歐關系矛盾凸顯成為焦點。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安會演講中批評歐洲“民主倒退”,強調歐洲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這一言論令與會歐洲代表震驚不已。萬斯還直接介入即將舉行的德國大選,主張德國傳統政黨不應針對選擇黨設立“防火墻”,把選擇黨排斥在參與政府的可能性之外,要尊重選民意愿。這一表態引發歐洲和德國代表強烈不滿。德國國防部長當場表示,這種干涉是“不可接受的”。一位歐盟高官也失望地表示,萬斯不應如此對待盟友。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和最大在野黨基督教民主聯盟總理候選人默茨均對萬斯的言論進行了駁斥。現場多位學者認為,萬斯的講話是美歐關系的歷史轉折點,價值觀分歧正在動搖維系歐美跨大西洋關系的基礎,將會對科技、經貿、防務等各領域關系產生深刻影響。此外,萬斯在慕尼黑期間還會見了選擇黨主席魏德爾,直接出手支持選擇黨,這一舉動進一步震驚了德國媒體和政界,引發了“美國不應干涉德國內政”的強烈批評。在萬斯講話之后,德國和歐洲方面迅速形成了有針對性的統一口徑,諸如,歐洲仍然堅持跨大西洋聯盟,但歐洲事務應由歐洲人自己決定,美國應像歐洲尊重美國一樣尊重歐洲;解決俄烏沖突必須有烏克蘭和歐洲的參與,不接受美國和俄羅斯單方面作出的任何相關決定,歐洲和烏克蘭要在談判桌上,而不是在“菜單”上。這表明歐洲能夠在話語上迅速表現出團結。
三是,歐洲表現出強烈的戰略自主愿望,但破局路徑尚不明確。萬斯的講話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歐洲的自主意識,減少對外部——尤其是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歐洲各國領導人紛紛表示,歐洲需進一步整合內部資源,在政治、經貿、防務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應對外部挑戰。然而,歐洲各國也清醒地認識到,各國制度體系的差異嚴重限制了歐洲的整體行動能力。法國和德國國防部長均指出,歐洲在承擔自身安全防務,特別是參與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方面,仍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在本次慕安會上,歐洲雖有諸多原則和立場的宣示,但尚未提出具體的戰略和方案。丹麥首相等呼吁歐洲要少說多做快做。德國基民盟總理候選人也強調,僅靠歐洲各國增加自身投入無法解決安全問題,還需進行制度改革,以實現歐洲的一致行動。歐洲事務火車頭德國和法國,以及在歐洲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魏瑪三角”(法國、德國、波蘭),在此次會議上并沒有發出鮮明而統一的聲音,這從側面反映出歐洲在領導力上仍存在不足,一個群龍無首的歐洲要實現戰略自主恐怕面臨諸多困難。據報道,歐洲領導人將于當地時間周一在巴黎舉行緊急會晤,商定歐洲在解決俄烏沖突問題上的立場,以應對俄美“越過歐洲和烏克蘭”直接談判這一“嚴重事件”。
當下,中歐關系進一步深化,歐洲對中國有新期待。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特別是歐美關系劇烈變化的形勢下,各方高度關注中國對外政策的理念和具體行動。會議期間,王毅外長會見了多位歐洲政要,包括現任德國總理、外長以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還與德國基民盟主席、總理候選人默茨等進行了廣泛交流,這一點受到普遍稱贊。國際關系復雜多變,各國之間的相互戰略認知和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王毅外長在主旨演講中闡述中國做變革世界中建設性力量的堅定立場,強調各國應平等相待、尊重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共贏。與會的多位歐洲人士評價稱,王毅外長的講話與美國副總統萬斯“教訓歐洲”的言論截然不同,展現出尊重、責任和維護國際規則的精神;在歐美關系可能遭遇深刻調整的當下,歐洲應重新評估其對華政策,中歐關系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待雙方決策者能夠著眼于雙邊利益和對全球治理的共同責任,主動協商、規劃和塑造中歐關系。(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上海區域國別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