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中國人的故事>

      強軍夢想從這里啟航

      2024-05-30 10: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國防科大組織學員開展戰術課目演練。李政橋/攝

      國防科大組織野戰生存課目考核。仲翔宇/攝

      國防科大開展大學物理課程實驗。李潤琪/攝

      國防科大組織學員開展刺殺訓練。李潤琪/攝

      初夏的國防科技大學校園里,到處都是軍綠色。寬闊的人行道上,來往的年輕學員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響亮的口號。不遠處學校教學樓正上方,懸掛著12個醒目的大字: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2017年,國防科技大學重新調整組建時,習近平主席親自為學校授軍旗、致訓詞。習近平強調,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要緊跟世界軍事科技發展潮流,適應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抓好通用專業人才和聯合作戰保障人才培養,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在這所頂尖軍校里,一茬茬年輕學子懷揣報國理想成長、成才,他們將目光聚焦向軍為戰、強軍興國,實驗室和訓練場就是他們沖鋒的戰場。學校里通往教學樓的主路中央,一座石雕上鐫刻的話說出了無數國防科大學子的心聲:強軍夢想從這里啟航。

      青春向上好報國

      4年前的開學季,胡玉到國防科技大學報到時,并不知道這所學校里面是什么樣子的。站在巍然屹立的學校大門前,胡玉感到緊張又局促,“覺得心里怦怦直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這里。”

      學長學姐熱情地領著胡玉熟悉學校,他們乘坐大巴車來到計算機學院,一路上胡玉看到學員們在馬路上列隊行進,操場上同學們訓練的口號鏗鏘有力。火熱的氛圍感染了胡玉,她一下愛上了這種“朝氣蓬勃的生活”。

      空天科學學院學員楊萍華是在入學后受軍校氛圍和軍人作風的影響,開始有意識地磨礪自我。大二那年,她報名參加校運會鉛球項目,起初成績不佳,在集訓小組里排名倒數第一。為了增強上肢力量,她到健身房訓練抓舉與挺舉,沒多久手心就被磨出了水泡。

      得知楊萍華訓練碰到了“攔路虎”,她所在的學員隊干部主動找上門來,向她講授訓練技巧。慢慢地,楊萍華手上的水泡磨成了繭子,力量也在不知不覺間增長。正式比賽時,她一舉拿下鉛球項目冠軍,也成了別人口中的“拼命三娘”。

      相比于直觀的訓練成績,楊萍華覺得,更重要的是那些潛移默化的影響。課堂上,教員們講起一代代國防科大人在航天領域的拼搏奮斗,感人的故事讓楊萍華心潮澎湃。“我的報國夢被點燃了!”課余時間,楊萍華幾乎都泡在圖書館里,鉆研專業知識。她還積極參加航空航天領域的競賽,和同學組隊在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總決賽中,拿下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

      學員劉宇林感到,在國防科大會讓人獲得一種“向上的力量”。他記得入學之初,也曾因為緊張的學習、訓練感到壓力很大,但看到身邊奮力拼搏的學長學姐,他很快適應了這種“充滿挑戰與壓力、榮譽與進取的學習環境”。

      “今天學會一個算法,明天上手一個軟件。”業余時間,劉宇林不是在訓練場就是在學習室。很快,他的體能跟上來了,也練就了過硬的程序設計能力。如今,他已拿過兩次洲際級競賽獎項、3次國家級競賽獎項和多次省級競賽一等獎。

      挑戰自我當尖兵

      氣象海洋學院學員李俊霖報考國防科大是奔著學校知名的大氣科學專業來的,但入學后第一次接觸編程,李俊霖就被“絆住了”。

      整齊排列的字母和符號在李俊霖眼里就像天書,她常常搞混編碼規則,開展小組實驗項目滿屏報錯。這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敗,甚至一度想要放棄。

      “身為一名軍人,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怎么行?”求助教員、復盤總結、和同學一起討論……李俊霖多管齊下,又主動報名參加“浪潮杯”智能算法挑戰賽,逼著自己走出舒適圈。

      挑戰賽需要李俊霖和小組成員們構建模型完成0-6小時降水臨近外推預報,其中涉及14種數值要素,種類繁多,篩選困難。李俊霖負責篩選數據集雷達圖片,為了確保準確性,她去各類平臺上搜索了大量典型異常雷達回波圖,與數據圖片一一比對分析。

      連續3天,李俊霖通宵篩圖,從幾萬張雷達圖中仔細挑選出可用素材。隨后,她又和同學們一起編寫代碼,一邊學習算法一邊建模試錯,終于在最后一天的凌晨4點,成功輸出預報圖片和數據。

      李俊霖后來總結說,“如果因為畏懼失敗而遲遲不敢開始,就會失去這次通過挑戰戰勝自我的機會。”在她看來,要想在軍事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就必須利用一切機會磨煉自己,提升專業能力。

      這也是國防科大學員們的共識。盡管大家專業不同,各領域的研究現狀也千差萬別,但大家都擁有挑戰軍事科研難題的勇氣和熱情。打開國防科大的官方網站,首頁的新聞欄目里經常可以看到有學員斬獲競賽最高獎項,或者某個課題小組的成果在頂尖學術期刊發表的信息。

      “攻克難題帶來的快樂無與倫比。”該校電子科學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員黃星樺喜歡這種突破自我的感覺。他管挑戰備戰的過程叫“死磕”,如果結果不理想,那就是“死磕得還不夠”。

      抱定這種信念,黃星樺就像打不倒的超人。備戰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時,他和隊員們放棄了寒假回家的機會,選擇留校強化訓練,隊員們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最終,憑借扎實的準備和出色的發揮,黃星樺和隊員們拿到了達到前5%水準的F獎。

      他至今記得比賽結束的那天,深夜走出教學樓,能看到樓頂的燈牌映著“能打勝仗”幾個大字,那時這個年輕的軍校學員心里篤定地想,這次我們一定能贏。

      研究生學員陳子怡則更難忘“為國出征打勝仗”的那次比賽。去年6月,她所在的“麒麟尖兵”戰隊全力備戰第七屆國際無人系統創新挑戰賽,這也是中國唯一一支參賽隊。

      陳子怡感到一種強烈的使命感。為模擬開羅的炎熱氣候,她和隊員們選擇中午時間在地面溫度接近60攝氏度的操場上進行地面無人平臺強化訓練,有時一練就是12個小時。7月的尼羅河畔,這群曬得黢黑的年輕人高高舉起了冠軍的獎杯,那是陳子怡第一次感受到“為國爭光”的滋味。

      她不可避免地想起此前思政課上聽到的王焯冉的故事。他們是老鄉,都來自河南漯河,從那時起,陳子怡就下定決心要像王焯冉一樣,做軍事科研路上永遠沖鋒的尖兵。

      用科技賦能戰斗力

      去年,來自國防科大“錢學森創新拓展班”的本科生學員張晟鍇“揭榜”了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題目,原因是這一屆“揭榜掛帥”專項賽的賽題,與部隊戰斗力密切相關。

      “軍事意義如此重大,我們不挑戰誰挑戰!”張晟鍇第一個站起來接下了“戰書”,隨后經過層層遴選,一支由本科學員組成的10人研究小隊成立了。

      在團隊里,張晟鍇主要負責算法設計,要不停地做試驗進行驗證,失敗了就再嘗試新算法。備賽階段,他和小隊成員們經常奮戰到深夜。比賽當天,張晟鍇作為代表登臺答辯,他生動細致地將作品全方位展現給了現場評委。最終,他們的作品獲得專家一致認可,一舉奪得特等獎。

      在張晟鍇看來,軍事科研的目的就是攻堅克難,服務備戰打仗,他的畢業設計方向“強雜波背景下的目標識別”就是雷達領域的一個標志性難題。張晟鍇對雷達產生興趣,緣于大二時他學習專業課時得知毫米波雷達在智能感知領域有著很大的應用空間。

      張晟鍇當即組成研究小隊,拉著同學一起研究基于毫米波的手勢識別技術。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個個技術創新點不斷落地,實驗結果極為詳實。隨后,張晟鍇又花了兩個月時間撰寫學術論文。最終,他的論文被IET國際雷達會議錄用。由于創新性較強,主辦方還邀請他作會議報告,相關的研究成果也成功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博士學員袁昊在國防科大讀書10年,被戰友稱為“學術大牛”。讀碩士期間,他就發表了8篇包括SCI論文在內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他堅持“科研對接戰場”,頻繁往返于學校與部隊之間,將邊緣計算場景下的任務調度作為自己的碩士研究課題,努力探索出一種更高效的指揮控制方式。

      2022年博士研究生入學前,袁昊一度有些迷茫。他原本想去基層部隊,做一名沖鋒陷陣、上陣殺敵的一線指揮員。但去年年初,一次到部隊調研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想法。

      當時,袁昊跟隨導師到東部戰區某一線部隊做課題調研。走進營區,濃濃的作戰氛圍撲面而來,這讓袁昊非常興奮。調研期間,不少官兵主動找到袁昊,向他請教通信指揮等專業問題,袁昊很快發現基層部隊對于科技賦能戰斗力生成有很強的需求。

      “盡快解決這些問題,能夠減少戰時人員傷亡,這才是部隊真正需要的。”那次調研之后,袁昊認清了自己的優勢,他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熱門科技領域轉為偏冷門的軍事專業方向,“真正去解決部隊的實際需求”。

      這個領域前人的研究成果少,可參考的資料寥寥無幾,袁昊就耐下性子一點點摸索。去年年底,他被學校評為“奮進一流突出貢獻個人”,但在袁昊看來,沒有什么榮譽比“讓自己的研究為基層部隊的戰斗力生成作貢獻”更重要。

      “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祖國有需要,我們立馬能將研究成果拿出來應用于戰場。”袁昊語氣堅定地說。

      為軍向戰是共同的底色

      在國防科大,除了實驗室,訓練場也是學員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每天一大早,各學員隊會準時列隊出操,口號聲在操場上此起彼伏。下午體能訓練時間,各訓練場更是一片熱火朝天的訓練景象。

      外國語學院本科學員趙俊博是訓練場上的常客。他出身于軍人家庭,從小跟隨父親在邊防線上長大。2019年,趙俊博放棄地方雙一流高校的錄取機會,選擇來到國防科大從軍報國。

      “做最優秀的軍人”是趙俊博的座右銘,他堅信“軍人的青春,就要在訓練場上盡情綻放”。除了日常學習研究,他把業余時間都用在了操場上,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訓練標兵”、連續兩次獲得學院軍事基礎技能比武男子個人比武綜合第一名,其中一次更是以4項單項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綜合全能王”的榮譽。去年校運會,他報名參加3000米武裝越野比賽,一舉奪得冠軍,還打破了這個項目的學校紀錄。

      和地方高校的同齡人不一樣,學員們在國防科大的訓練磨礪,是他們從地方青年成長為合格軍人,真正為走向部隊帶兵打仗做好準備的寶貴經歷。

      電子對抗學院鄭睿對此感觸很深。“剛入學時我是個‘悶葫蘆’,學習訓練、比武競賽樣樣不突出。”為了鍛煉這個靦腆的四川小伙子,教導員何陳洋把鄭睿強行推上了骨干崗位,還手把手教他帶隊組訓,鼓勵他“大膽干”。

      為了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軍人,鄭睿主動自我加壓。大課間他跑到樓前的單杠場練習單雙杠,午飯后則泡在健身房,晚點名后再奔向操場練習800米沖刺。第一學年結束,鄭睿榮獲學院“四有”優秀學員稱號。第二學年,他憑借出色的表現擔任了模擬連連長,除了自己加練,他還學會組訓,帶領同學們一起沖鋒。

      鄭睿請教了多位教員,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學來的組訓技巧。晚間熄燈后,他會觀看專業跑步講解的視頻,來驗證自己組訓方案的科學性。訓練場上,他時刻關注每個人的身體狀態。

      在戰友們看來,鄭睿的組訓方式靈活,講究科學,“連長帶著我們練,就是感覺特別有勁!”而鄭睿的想法很樸素,就是希望“把工作干好”,讓大家都能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基層指揮員。

      臨近6月畢業季,國防科大的校園里,即將告別母校的學員們更加忙碌了。趙俊博和戰友們依舊每天起早貪黑,在訓練場上一起摸爬滾打,為通過畢業階段學習訓練任務全力沖刺。學校實驗室和圖書館里的燈光亮到很晚,胡玉和同學們在兩點一線之間奔波,為畢業設計做最后的數據校對。

      無論分配到哪一個作戰單位,他們都知道畢業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會始終保持拼搏進取的狀態,不斷向著更加‘優秀’沖鋒!”趙俊博說。

      “在國防科大,我們都變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成為一個胸懷報國之志的人。”袁昊說,他即將見證又一批同學從這里奔向天南海北的軍營,在各自戰位上建功立業。也知道在不久之后的新學年,會有更多的青春身影來到這所知名學府,一起踏上強國興軍的新征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通訊員 張照星 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久久久国产视频| 波多野结衣69|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2018天天操|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91av手机在线| 尤物国产精品福利三区|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老八吃屎奥利给原视频带声音的 |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av在线手机播放|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第一视频| www.午夜精品| 日韩av第一页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色八a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99爱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美女巨胸喷奶水视频www免费|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天海翼黄色三级| 中国明星16xxxxhd|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催眠美丽人妇系列|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9爱免费视频| 妖精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日韩美女va毛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