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春 記者王凱攝
南海網3月3日消息:20年前,年輕的海南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的大舞臺上扮演了先驅者的角色。回憶往昔,海南醫學院黨委書記李永春有著諸多感慨。20年前,他從中央黨校調來海南任省委書記許士杰的秘書,在這位“杰出公仆”身邊工作的日日夜夜,讓他對于海南建省前后的那一段風云激蕩的歷史非常熟悉。
對外開放就要和資本主義打交道,就要按市場經濟的規則辦事
李永春說,當年許士杰從廣州市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后,曾謝絕了組織上調他擔任更重要職務的建議。而當68歲高齡時,中央讓他主政海南,許士杰卻義不容辭地答應了。許士杰以前曾經在海南工作過多年,對海南的艱難狀況并非不熟悉。但他愿意把最后的生命奉獻給海南的建設,李永春猜想,許書記非常尊崇鄧小平,可能是他想親身實踐鄧公的宏大戰略構想,把海南經濟發展起來。
許士杰在1987年擔任海南建省籌備組組長后,就委托李永春聯絡中央黨校的教授們,專題研討海南建特區所需要的特殊政策和優惠條例。當海南籌備組在和中央各部門商討實行什么樣的優惠政策之時,許士杰考慮的重點已經轉到海南建特區所需要的理論上。
中央黨校在理論界較有影響力的教授們進行了認真研討。中央黨校王玨教授等討論后認為,向中央要政策是必須的,海南的發展關鍵是怎么運用好政策。但是政策確實容易變。他們總結后建議,通過法律確定下來的東西不容易變,有理論意義的東西確定下來不容易變。
于是,許士杰在海南正式建省前向中央提出,除了考慮政策,也要考慮理論。海南是試驗田,應有一套獨特的、成型的方針和政策,不同于其他任何一個省和經濟特區,為中國加快發展提供一條道路。許士杰希望海南特區在未來的走勢走得更穩、更遠。他接受了中央黨校一些教授的建議,海南對外開放的宣傳可以考慮走以租讓制為主體的國家資本主義之路。因為國家資本主義是列寧提出來的,而且加上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在理論上能夠立得住。
許士杰認為,要打破一切妨礙生產力發展的條條框框,海南最關鍵的是要開放。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要在開放中做文章。而所謂對外開放,就是和資本主義打交道。資本主義國家通行的規則就是市場經濟的規則。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許士杰關于市場經濟發展道路非常清晰。只要海南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各種經濟形式、發展形式都可以試。對外開放概括為以租讓制為主體的國家資本主義,那么對內如何概括呢?中央黨校的一些教授又提出了一個概念,以合作制經濟為主體形式的股份制經濟。這樣的建議也得到許士杰的認同。
放膽發展生產力的上中下三策
李永春回憶,當中央下發24號、26號文后,海南的廣大干部群眾沉浸在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帶來的興奮之中。但許士杰并沒有表現過多的興奮,他認為這只是海南發展的下策。
對于當時的競爭形勢,海南怎樣才能不失時機急起直追,迎頭趕上?依照許士杰的設想,上策是把海南直接甩給國際市場,建立海南特別關稅區,進入國際市場的循環,把海關后撤到湛江。中策是在海南搞四五個洋浦,成片開發海南。下策是用好中央給予的一些優惠政策。
許士杰認為,如果采取上策,海南就會以特別快的速度發展。他認為要放膽發展生產力,國際上通行的經驗都可以試,可以做。他提出了海南干部要具有的“五湖四海”:即世界的眼光,博大的胸懷,戰略的思維。海南要與國際市場對接,考慮問題要用世界眼光。博大的胸懷是要大氣,不能目光短淺,不能計較一事一物的蠅頭小利,不要怕別人來海南賺錢。要海納百川,要讓海南成為全國人才的制高點。
至于戰略性的前矚性思維,許士杰在一次會見泰國客商時就提出,海南要統一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把海南作為一個整體城市來開發。但當時沒有文字記錄下來。令人驚訝的是,這與后來衛留成書記提出把海南作為一個城市來規劃的思想完全一致,歷史有著驚人的巧合!
對于海南特區與其他特區的不同,許士杰也有著清醒的認識,不能有一夜暴富的思想,要艱苦奮斗,要在打基礎中前進,要用足用活中央的政策,要創造性地運用,并根據變化的情況去發展。凡是政策沒有明文規定不可以干的,只要對生產力發展有利就可以大膽試驗,大膽實踐。
對于海南的發展,許士杰有非常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意識,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海南建省初期的各項工作。他為海南發展的貢獻,至今仍感動著無數海南人民。(作者: 鄧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