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車還真舒服,車里有電視,想聽個廣播也特清楚,不象原來的夏利,全是雜音。打車交現金也行,刷IC卡也行,真的很方便。而且車里都弄的特干凈,原來和司機之間的安全擋板沒了,車里豁亮多了。”經常打車出門的李小姐說,“現在大家維權意識也強了,都知道下車拿發票,而且投訴的途徑也越來越暢通,拒載的情況現在基本碰不到了。”
說到高科技,卓軍的的話匣子又打開了,“我先在是個‘火腿’了!知道什么是火腿么?就是無線電愛好者。我在今天考取了執照,現在安了車臺,有事的時候可以和其他的出租司機互通有無,哪兒有活兒,哪兒堵車,就連不認道兒也能用臺子問問怎么走,方便極了!”看著卓軍興奮的樣子,看著他坐在自己的伊蘭特中幸福的樣子,我能深切的感受到,從面的到伊蘭特的跨越對于一個出租司機意味著什么,通過出租車的變遷,可以看到改革開放30年來,北京城市發展的變化,北京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明天也必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