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直升機
在人力固定翼飛機成功飛行并飛越多佛爾海峽之后,1980年美國直升機學會設立了伊格爾·I·西科斯基人力直升機設計制造競賽獎。競賽規(guī)則規(guī)定要獲得這項獎金為2萬美元的獎項,人力直升機只能由1人或多人提供動力,不能儲存能量,不能使用輕于空氣的氣體;必須在10平方米的面積范圍內(nèi)保持懸停1分鐘;這時,直升機的最低部位離地距離必須大于3米。而且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整個機體不能轉動。
至今,世界上已設計制造了約20架人力直升機參加競賽,試圖奪得這個獎項,但只有2架人力直升機真正實現(xiàn)了飛行。它們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制造的“達芬奇Ⅲ”和日本大學制造的“尤里Ⅰ”,但它們都未達到競賽規(guī)則的要求,而沒有奪得這個獎項。
1989年,“達芬奇Ⅲ”人力直升機懸停了8.6秒鐘,最大離地高度20.32厘米。這創(chuàng)造了美國的紀錄并得到了美國國家航空協(xié)會(NAA)的確認。1994年,“尤里Ⅰ”正式懸停了19.46秒,最大離地高度約20厘米。在同年的另一次非正式飛行中,“尤里Ⅰ”懸停了約24秒鐘,最大離地高度約70厘米。
日本在2002年第25屆的“鳥人”飛行大賽中,頭一次引入了人力直升機比賽項目,以直升機留空時間長短決定勝負名次。但比賽規(guī)則與美國直升機協(xié)會所設的“西科斯基人力直升機獎”獎項有所不同,有較寬松的規(guī)定,甚至允許使用浮升裝置,允許從高臺助跑起飛。但在參賽的5架人力直升機中,奪得第一名的成績,留空時間也只有6秒30。所以要想取得較好的成績,愛好者們必須解放思想,拓展設計思路,出奇出新,也許才可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