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賣棗商販推著小車來到高速公路入口處賣棗。河南日報通訊員李紅春攝
進城直銷是無奈之舉
在賣桃難事件解決之后,洛陽市孟津縣送莊鎮政府一位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那種為了自己管理方便而拒絕桃農入城的做法,是一種惰政。”洛陽市農業局園藝站站長董鐵方說:“有些時令鮮果成熟期也就兩三天,不及時賣出就會爛掉,進城直銷也是無奈之舉,城市真應該多寬容一下果農。”
進城直銷無可厚非
“農民在市場中沒有定價權,容易受中間環節盤剝,既然直接出賣可以獲得更多利潤,為什么不去直銷呢?”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何慧麗說。
目前農民進城直銷面臨的爭議點是,當今是城市文明特別是物流高度發達的社會,農民割斷社會分工,自己負擔運輸、交通費用進城直銷農產品,是反市場的行為。但何慧麗等專家認為,對農民而言,合理合情地賺取更多的血汗錢,無可非議。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者不僅支持農民進城直銷,甚至還支持城里人進村直購。今年5月,包括三農專家溫鐵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韓德強等在內的一批學者,發起了城市消費合作社運動,倡導市民與農戶直接對接,直接預訂認購農產品。
“城里人和農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雙贏,但也有雙輸的時候。直銷和直購這些方式,可謂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種有益嘗試。”韓德強說。(《洛陽晚報》/記者 陳祖強 游曉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