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這是兩國領導人3年中的第4次會面。習近平主席指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澳關系近年來走出低谷、實現轉圜,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福祉。恰逢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入第二個10年,這場會晤為中澳關系確定了排除干擾、穩步發展的基調。
此次訪問是阿爾巴尼斯連任總理后的首次訪華,中國是他連任后訪問時間最長的國家。7天行程跨越上海、北京、成都三地,隨行的是一個涵蓋眾多澳大利亞大企業高管的代表團。近年來,隨著中澳關系的不斷改善,澳政府對華關系的認知也在不斷深化。阿爾巴尼斯總理在15日的會晤中明確表示,澳方十分珍視對華關系,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重申“從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展現了對華政策的務實與理性。有澳學者這樣評價當前的中澳關系:“澳中雙方都認識到彼此之間的差異,但同意這些差異不應定義兩國關系”。這種“和而不同”的相處智慧,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升溫的當下尤其具有啟示意義。
現在澳大利亞面臨來自華盛頓的關稅壓力,但在中澳經貿關系發展的方向上,形勢卻非常明朗。自2009年起,中國連續16年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進口來源地和出口市場。澳大利亞1/4的就業崗位依賴于貿易,而其約25%的出口都流向中國。此外,中國長期是澳大利亞最大國際留學生來源國和最大海外游客來源國,每年有超過100萬中國游客赴澳觀光旅游。據中國澳大利亞商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其抽樣調查的澳在華企業中,超七成受訪者表示,兩國關系改善對其在華長期戰略產生積極影響。
中澳關系的轉圜向好,順應兩國人民的真實期待,證明中澳互為發展機遇,也印證了中國的巨大市場、經濟發展的韌性、堅持開放的確定性所產生的強大吸引力。習近平主席在與阿爾巴尼斯的會晤中強調,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展的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促進亞太合作發展的政策不會動搖。這三個“不會動搖”,是中國給澳大利亞以及整個亞太地區國家的“定心丸”。中澳關系雖然經歷坎坷,但風雨之后可以見彩虹。希望在這一過程中,澳方對中國所形成的更加理性全面的認識,有助于增進雙方的戰略互信,為中澳關系未來更高層次的合作打下基礎。
現在中澳之間既有一些具體問題需要溝通,比如達爾文港的租約、中澳自貿協定的擴展等;也面臨一些實際的障礙,尤其是“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以及第三方因素的干擾。不過,相比《環球時報》社評在3年前所形容的“雷區”狀態,如今的中澳關系已是穿越雷暴區后飛行在“平流層”的航班,兩國關系最顛簸震蕩的時刻過去了。澳大利亞智庫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澳民眾對中國是“經濟伙伴”的認知比例在近年首次反超對華“安全威脅”認知的比例。這表明當人為設置的障礙被移除后,中澳對發展友好關系出現了強大“剛需”。整體氣氛的好轉,也為兩國尋求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共同規劃更為長遠的未來創造了條件。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我們希望澳大利亞保持“三心”:務實看待中澳關系的平常心、理性對待兩國分歧的包容心,以及深化兩國互利共贏的進取心。中澳都是亞太地區大國,也是戰后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和捍衛者。兩國完全有能力在聯合國、20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框架下加強協作,共同守護地區和平穩定,捍衛國際規則秩序,倡導自由貿易,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希望澳方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兩國領導人戰略共識為指引,持續增進戰略互信,避免波折性因素,堅持成熟、正確的軌道,不猶豫,不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