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精神文明建設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一個民族的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凝心鑄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理想信念的堅定,源于思想理論的清醒。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積極落實于行動,持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思想和行動之中。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為精神“補鈣”,為奮進“加油”。不懼艱難險阻,無畏風雨挑戰,以堅韌不拔的意志跨越重重障礙,將理想信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體現在每一項具體工作中。
以文化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黨組織要牢牢把握舉旗幟、聚民心等職責使命,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引領,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提質增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讓更多群眾享受優質文化資源。傳播真善美,弘揚正能量,推動形成文明新風尚。文化工作者既要技藝精湛,更要注重思想性,寓教于樂,讓主旋律更加高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統籌推進,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協同、共同發力。堅持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凝聚最大公約數的價值認同。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常態化宣傳機制,讓典型人物從報紙走進社區、從屏幕走向網絡,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傳播格局,激發社會向上向善的力量,點燃人們內心的道德熱情,促使見賢思齊成為社會風尚,將道德力量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內生動力。(黎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