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貿易的緊張局面剛得到緩解,美國又接連推出兩項關于人工智能(AI)的新政策再次讓局面撲朔迷離:一是宣布取消此前針對AI發展所用半導體的出口限制,將相關限制調整為建議性指南。二是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了一系列細則,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Ascend)等芯片的企業,可能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受到美國商務部的處罰。
這一“松”一“緊”的兩項政策,背后是美國對華AI芯片政策框架與思路邏輯的顯著轉變。首先,美國政府放寬出口限制,源于政策理念調整與現實壓力雙重作用。對芯片的限制已引發美國科技企業的不滿。特朗普曾多次表態要減少監管,為科技企業創新營造更寬松環境。隨著中國國產芯片不斷取得突破,若美國政府持續維持廣泛的出口限制,美產高端芯片的海外市場份額必將加速流失。從這個角度看,放松出口限制,是美國政府對現實形勢的妥協,也是為美國科技企業爭取海外市場空間的無奈之舉。
而美國細化禁令,將中國AI芯片列為管控對象,并向第三國限制延伸,表明其阻滯中國AI技術發展的意圖從未改變,只是限制策略從技術獲取環節轉移到了技術應用環節。過去,美國主要通過限制高端芯片出口、阻礙中國獲取先進算力,在AI技術研發的源頭進行遏制。如今,美國正將限制重點放在應用層面,通過延緩中國國產芯片的市場推廣,阻礙中國AI產業基于國產芯片構建自主可控的技術應用生態。
從整體政策框架來看,美國對華AI芯片政策正從單純的技術封鎖,向更為復雜、多維度的競爭策略轉變。此前拜登政府時期,以《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為代表,側重于全面限制AI芯片及相關技術的出口,試圖在全球范圍內構建技術壁壘,將中國等國家排除在先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體系之外。這種政策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國家對高端芯片的獲取,但也損害了美國企業的商業利益,引發了廣泛質疑。
此次美國政府的政策調整,一方面表明其試圖在維護美國科技霸權與滿足企業商業利益之間尋找平衡;另一方面又表明了美國在核心競爭領域的強硬態度。美國深知,以中國國產AI芯片的追趕進度,若不加以限制,將對美國在AI芯片領域的主導地位構成嚴峻挑戰。因此美國選擇一邊拓展基礎性市場,一邊通過將中國AI芯片納入出口管制范疇,從應用端打壓中國AI技術出海,從而維持自身在全球AI技術領域與市場領域的全面領先。
然而,這一政策未必能如其所愿。從產業與技術發展看,美國雖在尖端AI模型方面占據優勢,但國內產業支撐不足,導致應用變現能力較弱。反觀中國,始終堅持AI發展的應用導向,憑借完善的產業基礎、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構建起AI技術與產業相互促進的良性生態。只要中國AI產業持續穩步發展,就能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縮小與美國AI技術領域的差距。
從AI市場來看,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將AI納入發展戰略,未來多元競爭格局不可避免。技術創新的規律決定了技術路線的多樣性,以DeepSeek為代表的低成本開源大模型,給發力自研的國家打了一針強心劑,在AI模型領域另辟蹊徑、實現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AI技術競爭最終要通過市場應用實現變現與技術迭代。如今,中美AI競爭已攻守易勢,美國的單邊主義、孤立主義政策越來越不得人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一方面要穩步推動科技戰略自主、擴大國內內需潛能,以完備的產業配套與巨大市場規模,做好對外部紛爭的應對。另一方面,中國應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雙邊國際合作框架,以增量互利合作,實現中國與各國的科技共享、發展共贏。(作者是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