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浪潮正席卷全球,來自數字金融合作論壇、深圳國際金融科技研究院的青年研究員組成了一個課題團隊,長期跟蹤、分析我國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發展狀況,最近剛剛完成了今年一季度的分析報告,其中有一些新的發現和思考。
今年一季度,數字經濟持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兩位數增長),顯著高于同期GDP增長水平,為宏觀經濟實現超預期開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制造業同比增長了11.5%,高于同期整個工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增長幅度。從數字服務業增加值情況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和整體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相比,更高出5個百分點,連續多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數字經濟投資也實現了高增長。今年以來,在“兩新”“兩重”政策拉動下,疊加市場需求復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投資熱度顯著增加,為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活力。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5%,增速也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投資增速也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的投資分別增長了10.1%和10.5%,態勢也是很好的。
數字消費也實現了穩中有升。現在數字產業和數字消費已經形成供需協同局面,數字技術的協同發展,不斷推動著數字消費場景的拓展。互聯網、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構建內容+體驗的新場景不斷涌現,也極大促進了數字消費的發展。
從區域分布來看,各個地方都在因地制宜地發展數字經濟,東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主要指標持續領跑全國。從企業總量來看,東部領跑態勢明顯;從領軍企業角度來看,一季度,東部地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A股上市公司貢獻了全國九成以上的營收和凈利潤。
此外,數字金融的發展勢頭也很好。今年以來,數字金融領域一個最重要的現象是DeepSeek的出現實現了AI平權,使得眾多中小金融機構具備這種條件和能力來應用AI大模型,這確實使我們整個金融行業——無論是銀行,還是證券、保險——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通過應用以DeepSeek為代表的各種AI大模型,金融機構進一步創新了數字金融發展生態,也提高了金融效率和客戶體驗。
一季度,金融數據市場建設開始進一步深化,各個金融機構也在探索很多不同發展模式,特別是在國家數據空間建設行動方案指引下,金融機構開始著手建設數據空間基礎設施,目的就是為了激活數據要素,推動數據流通,更好釋放數據利用價值。
針對未來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從數字經濟來講,要進一步推動其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要按照中央統一要求和部署,進一步深化落實“人工智能+”戰略。下一步,應當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謀劃,從以下三個方面破解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一些堵點:
第一,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進一步加大力度落實促進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促進傳統產業和業態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同時,加快培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合作生態。數字經濟、數字金融涉及“產業、科技、金融”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另外,為進一步推動數字消費的發展,當前還有必要進一步破除數字經濟消費的一些約束。
第二,加快構建生成式AI金融應用的治理閉環。怎樣推動金融行業有序穩健使用好大模型?金融業對安全、準確辦理業務的要求非常高,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下一步也需要加強生成式AI金融應用的治理,有必要推動金融行業嚴格執行AI算法備案制度。根據我國出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細化金融場景的實施細則,因為金融大模型需要與金融不同的場景精確匹配,這一點非常重要。同時,聚焦AI技術濫用的風險治理,下一步需要對金融領域應用AI大模型治理進一步加強。
第三,建設高質量的金融數據市場,核心是數據要素。探索和完善數據要素權屬、定價、估值、交易流通、入表等一系列理論依據和實踐路徑。各個金融機構在這方面有很多探索,包括數據資產如何入表、數據資產金融化、數據資產融資、數據資產質押、數據資產證券化等,前段時間我們首單數據資產證券化也已經實現,這些為我們研究這套理論依據和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實踐路徑很有幫助。下一步還要進一步加快金融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構建,破解目前還存在的金融機構之間、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問題。現在這個問題仍然較普遍存在,恐怕要通過數據空間建設,讓數據空間既可用、又有利于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作者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本文是作者在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的發言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