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新政府上臺以來,英歐合作明顯增多。5月19日,英歐雙方將在倫敦召開自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以來的首次峰會,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次重置關系的重要峰會,涵蓋貿易、安全與外交政策等議題。
英歐雙方在經貿、人文等諸多領域聯(lián)系十分緊密,雙方也面臨相同或相似的安全環(huán)境,因此,英歐關系發(fā)展有其自身邏輯,但毫無疑問,美國新政府帶來的不確定性是當下英歐走近的重要驅動因素。
自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啟以來,美國在涉及歐洲核心和重大利益的一系列問題上,都完全顛覆了過去美國政府傳統(tǒng)上的對歐政策,發(fā)生了嚴重損害歐洲利益的重大變化。
在歐洲的安全問題上,美國新政府展現(xiàn)了明顯的漠視態(tài)度,更強調美國利益,不是視歐洲為盟友,而是視之為一個交易對象,淡化對北約第五條的承諾。在英國和歐洲最為關注的烏克蘭問題上,美國政府并未像英國和歐盟一樣,站在烏克蘭一邊,而是充當一個調停者,甚至被認為更多站在俄羅斯的立場,對烏克蘭一再施壓,還一度暫停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以及情報支持。美國政府也不像英國和歐盟一樣,視俄羅斯為威脅,而是采取了緩和與俄羅斯關系,并逐步使美俄關系正常化的措施。
在經貿問題上,美國政府并未因英國和歐盟是盟友而區(qū)別對待,在施加關稅問題上“一視同仁”,比如對英國和歐盟進入美國市場的鋼鋁產品以及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加征25%的關稅,對英國和歐盟施加10%的基準關稅等等。目前,英國和美國在貿易問題上達成了一個初步協(xié)議,英國的鋼鋁產品雖然獲得關稅豁免,但汽車出口面臨配額限制,且10%的基準關稅并未取消,可謂是“雷聲大雨點小”。至于歐盟,更是遭到美國新政府的嫌惡,稱其成立就是為對付美國,“非常壞”。在90天的暫停期后,歐盟仍有可能面臨美國更高的關稅,歐美貿易戰(zhàn)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另外,美國政府公開支持歐洲的極右翼政黨,包括英國的“改革英國黨”,也對歐洲主流價值觀構成挑戰(zhàn)和沖擊。
盡管英國和歐盟都非常希望能夠維系跨大西洋聯(lián)盟,但卻不得不面對美國正對歐洲失去興趣、并可能逐步撤出歐洲的現(xiàn)實,這就是當下英歐持續(xù)走近的背景,也就是說,通過抱團和合作,來應對美國新政府帶來的不確定性。
一是增加貿易上的確定性。英歐是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盟是英國最大的出口市場,48%的貨物出口面向歐盟,而英國則是僅次于美國的歐盟第二大出口市場,占歐盟出口總額的13.2%。在與美國的經貿關系不確定性增大的情況下,英歐都有更強意愿促進雙方貿易的便利化。
二是增加安全上的確定性。在北約未來存疑、美國可能逐步撤出歐洲的情況下,英歐也更有意愿加強外交和安全領域的協(xié)調與合作,作為“后美國時代”的替代選擇。
三是增加西方的確定性。特朗普的美國被西方主流學者認為正在顛覆西方,西方的實力、影響力和價值觀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歐洲是西方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這一特殊的時刻扛起西方的大旗,英國和歐盟“只能選擇”加強合作,承擔這一“重任”。
盡管英歐合作的意愿前所未有,但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特別是雙方各自內部的政治因素。
英國國內仍存強烈的疑歐反歐情緒,對任何英歐走近的動向都非常敏感,反對在農業(yè)標準、漁業(yè)、移民等問題上“出賣”主權,向歐盟讓步,特別是極其反歐的極右翼政黨“改革英國黨”目前民調超過保守黨甚至執(zhí)政的工黨,對政府的歐洲政策形成極大牽制。事實上,工黨政府所宣稱的紅線“不加入單一市場、不加入關稅聯(lián)盟,沒有自由流動”,就已經極大限制了英歐關系的合作程度。
同樣,歐盟迄今對英國脫歐的怨恨仍未完全消減,并不樂見一個在歐盟之外興旺發(fā)達的英國,對一體化構成致命競爭,對與英國合作戒心較大。比如在農食產品出口的問題上,歐盟就要求英國完全接受歐盟的標準和規(guī)范,接受歐洲法院的管轄,并要求英國作出預算上的貢獻。歐盟雖然同意加強與英國在外交與安全政策上的合作,但仍反對英國參與歐盟1500億歐元的防務基金。所有這些必然會招致英國的不滿。英國反對黨在峰會之前就宣稱,這是一次“投降峰會”。
面對大西洋彼岸的不確定性,英歐合作是大趨勢,但能走多遠,尚待觀察。(作者是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