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需求持續回暖 彰顯經濟動力穩步增強
【光明時評】
作者:劉瑞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國有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31875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這一增速高于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為全年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不斷增強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強化。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
消費作為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抓手,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提振消費信心、擴大消費規模成為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必然選擇。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進一步強調了“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消費市場強勢復蘇,不僅反映了量的恢復,而且展現出質的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5萬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全年提升1.1個百分點。得益于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2025年一季度,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8.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4.5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9.3%,連續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此外,消費業態革新加速國內消費市場下沉,進一步釋放了消費潛力。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36242億元,同比增長7.9%,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6697.5億元,同比增長5.1%,已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戰略支點,展現出國內消費市場廣闊的成長前景。消費市場的復蘇離不開居民收入增長的有力支撐。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為下一步的消費帶動注入了持續動力。不斷通過拓展消費場景、創新消費產品激發消費需求,消費的可持續性還將進一步增強。
伴隨著國內需求的有力復蘇,我國也充分展現了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戰略定力,始終秉持開放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擴外需。最新數據顯示,在全球貿易壁壘疊高、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0.3萬億元人民幣,實現了同比正向增長。我國正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持續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投資作為國內需求中的重要一環,在推動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一季度,我國的投資呈現總量復蘇與結構優化的雙重特征。從總量上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3174億元,同比增長4.2%,比上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從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到5G基站、“東數西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系列重大項目有序落地實施,“兩新”“兩重”政策成效斐然,帶動廣義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5%,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7.4%。這些項目不僅有力拉動了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的投資需求,還為中高端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注入了強大動力。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充分彰顯了我國制造業正加速轉型升級,堅定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大步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民間投資也出現積極向好的變化。隨著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持續發力,政策預期明確,保障投資回報率穩步回升,民間投資信心正逐步恢復。一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其中民間項目投資(扣除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增長6.0%。從未來投資的持續性來看,利潤率較之前明顯改善,呈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投資的整體向好和結構改善,深刻體現了我國“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轉型思路。
2025年一季度,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展現出中國經濟在動能轉換關鍵期的強大韌性。未來,我們必將堅定不移地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堅決破除一切限制內需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增長動能轉變,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而不懈奮斗。
《光明日報》(2025年05月1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