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愛德華多·阿諾日前稱,菲律賓正在起草一份南海長期戰略以“捍衛其南海主張”。該戰略的意圖是確保目前的強硬海上立場在后馬科斯時代得以延續。一些菲律賓學者趁機鼓吹,菲律賓將終結在中美之間的搖擺立場,徹底倒向美國,并期待從美國及其盟友處獲得更多軍事和技術援助,以更為長遠地支撐菲律賓強硬的南海政策。
引人關注的是,阿諾在解釋該戰略出臺背景時卻公開指責中國,宣稱該戰略就是對“中國毫無根據、過度擴張的領土主張、軍事化以及與鄰國的對抗”的直接回應。對于菲方這一明目張膽的污蔑,有必要予以駁斥,以正視聽。
首先,菲將出臺南海長期戰略的動因歸結為中國是本末倒置,意在混淆視聽,博取同情和支持。眾所周知,在杜特爾特執政時期,中菲在南?!跋喟矡o事”。即便兩國在南海出現一些糾紛和摩擦,也是通過外交渠道予以妥善處置,總體維持了南海的和平穩定。
而自馬科斯上臺以來,菲律賓屢次主動對華發起挑釁,人為拔高南海緊張局勢??v觀馬科斯執政時期中菲南海爭端發展走勢,尤其是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的海上對峙,哪一次不是菲律賓率先挑釁,中國被迫應對的?菲律賓還故意降低外交(如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手段在爭端管理中的作用,并放任軍方官員放狠話破壞談判氛圍。即便兩國重啟外交對話,并努力達成緩和局勢的臨時協議,菲方也屢屢出爾反爾,致使中菲南海爭端長期處于緊張高位。
由此可見,不是中國的南海政策催生出菲律賓的強硬南海戰略,而是菲律賓賊喊捉賊,通過故意挑釁來塑造強硬政策,以實現某些不可言說的政治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阿諾高調宣揚菲律賓南海長期戰略,并大肆鼓吹“中國威脅”,正值菲律賓中期選舉啟動的關鍵時刻。很明顯,部分菲律賓政客企圖將南海爭端炒作成選舉熱點議題,以激發民族主義情緒,贏得更多議會席位,實現長期執政目的。
其次,菲律賓要做南海的長期“麻煩制造者”,必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菲律賓南海長期戰略的主要目的就是維持目前的強硬南海政策,確保其不因政府更迭而發生重大變化。以此來看,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行為不會停止,南海緊張局勢短期內也難以緩解。
但此舉并不符合菲國家利益。正如馬尼拉雅典耀大學高級研究員尤辛科就菲中期選舉接受《日經亞洲評論》采訪時所言:“溫飽始終主導著選舉討論。”對于廣大菲律賓普通民眾而言,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更為現實,也更為迫切的需求。
菲政府在南海逞強不僅不會獲得民眾喝彩,反而會招致不滿。根據民調機構“亞洲脈動”4月16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全菲律賓2400名受訪者中,僅25%對馬科斯的表現感到滿意。這既是對馬科斯在南海窮兵黷武的警示,更是民眾真實心聲的表達。
更為重要的是,菲執意在南海挑事也違背了東盟國家求和平促發展的一致愿望。在美國政府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下,絕大多數東盟國家正遭受超高關稅“懲罰”,對美關稅談判和維持國內經濟增長是當務之急。
正因如此,包括越南、馬來西亞等南海爭端國在內的東盟國家都在拼經濟保民生,唯有菲律賓還在執拗地搞南海對抗。倘若菲律賓一意孤行,繼續在南海興風作浪,擾亂東盟經濟發展所急需的穩定外部環境,其必將成為遭地區唾棄的孤家寡人。
再次,菲甘愿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前,絕大部分東盟國家都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在美國政府祭出關稅大棒后,東盟國家更加重視區域內經貿合作,尤其是與中國共建區域性供應鏈產業鏈,以應對美國關稅沖擊。中國領導人上月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受到各界熱烈歡迎,期間簽署大量合作協議已凸顯出這一新發展趨勢。
反觀菲律賓,不僅完全放棄戰略自主性,還主動綁上美國的戰車,將全部身家押注在美國身上。這種與美國深度捆綁的利益共同體看似牢固,實則蘊含極高的戰略拋棄風險。
歷史上,被美國拋棄的盟友比比皆是,菲律賓能例外嗎?未來,不管是被用作大國交易的可能籌碼,還是落入可能出現的南海代理人沖突,都將是菲律賓的不可承受之重。(作者是華南理工大學區域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