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貿易爭端或陷入拉鋸戰
上周,在幾輪你來我往的試探后,歐盟宣布將對美國加征關稅實施反制措施,并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美國一些人挑起的這場貿易爭端不僅令兩大經濟體利益產生直接碰撞,更折射出全球經濟在貿易保護主義沖擊下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從美國極限施壓到歐盟決定反制,中間還摻雜著英國“另辟蹊徑”式的對美妥協,歐美貿易爭端在復雜局面下或陷入拉鋸戰。
5月8日,歐盟委員會就反制美國關稅的商品清單啟動公眾咨詢,同時針對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以及對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關稅政策,歐盟將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歐盟新聞公告顯示,此次咨詢將開放至6月10日,涉及從美國進口的價值950億歐元(1歐元約合1.13美元)產品,主要涵蓋工業和農產品領域。
歐盟此次反制并非簡單的“以牙還牙”,而是表現為綜合性反制。首先,反制矛頭直擊美國政治與經濟“命門”:波音飛機、汽車零部件等高端制造業被納入清單,農產品關稅精準鎖定共和黨票倉,醫療器械制裁則觸及民生領域。這種策略既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回應,也是對美國選舉政治邏輯的逆向施壓。歐盟的反制還突破了傳統關稅范疇,擴展至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限制。近期,歐盟根據《數字市場法》(DMA)對美國蘋果公司和Meta公司處以巨額罰款。歐盟委員會日前重申,未來的反制措施可能會針對服務業,并限制某些商品的出口。
有分析指出,歐盟對美貿易順差占自身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較小,對美具有較強的經濟韌性,這也成為歐盟的反制底氣之一。歐盟在堅持不違背歐盟法律、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不與第三方國家脫鉤等方面表現得比較堅決。同時,歐盟還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加速與南方共同市場及加拿大的自貿談判,并著手推動中歐電動汽車談判。這體現出歐盟試圖以規則制衡替代單純的經濟對抗思路,以及通過多元化合作對沖美國壓力的意圖。
美國則持續通過極限施壓與分化瓦解的策略交替對歐盟施壓。一方面,美國關稅目前覆蓋了歐盟對美商品貿易的70%,在美國對藥品、半導體和其他產品進行進一步調查后,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到97%,美國仍在通過持續制造經濟壓力迫使歐盟讓步;另一方面,美國也試圖通過各個擊破方式瓦解歐盟,如拉攏意大利等成員國,利用德法在汽車產業、農業補貼上的分歧制造內部裂痕。5月8日,美國甚至在諸多細節尚未敲定、此前加征的10%所謂“對等關稅”也未取消的情況下,迫不及待地宣布“美國與英國達成一項新的貿易協議,部分撤回特定領域的關稅,進一步擴大雙方產品的市場準入”。這套美式“大棒加胡蘿卜”組合拳,本質上是在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將雙邊談判轉化為更加復雜的地緣博弈,好方便一些人渾水摸魚。
歐盟和美國之間存在不少短期內難以化解的矛盾。比如,歐盟要求美國先撤銷高關稅再談新規則,而美國堅持將關稅作為談判杠桿;歐盟捍衛食品安全法規和數字稅等“制度主權”,美國則視其為非關稅壁壘必欲除之。同時,從英美達成的框架協議來看,歐盟與美國達成類似安排的難度更大:英國作為單一國家可以快速決策,而歐盟需協調27個成員國利益;英美協議局限于傳統貨物貿易,而歐美分歧涉及數字經濟、產業補貼等更深層次規則。即便雙方在6月10日公眾咨詢期結束前達成部分共識,也很可能僅限于暫停部分反制措施,而非根本性解決矛盾。
歐美關稅爭端早已超越傳統貿易戰范疇,美國試圖以單邊關稅重構“美國優先”的貿易網絡,歐盟則依托多邊框架構建“規則同盟”。歐美貿易爭端陷入拉鋸戰的可能性在持續上升。未來一段時間內,類似“歐盟分階段加征關稅,美國以局部讓步換取談判延續,但核心分歧持續懸置的情況”大概率將反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