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能有效應對關稅挑戰
近期,針對美國新一屆政府對全球發動的關稅戰、貿易戰,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的俄羅斯專家認為,美國正在破壞現有的世界經濟體系,不會取得預期效果。同時,中國經濟相較以前更具韌性,能夠有效應對來自外部不確定性的沖擊。
俄羅斯專家認為,美國實行加征關稅政策是其霸權主義的體現。俄羅斯聯邦政府財政金融大學國際經濟關系研究院院長維多利亞·佩爾斯卡婭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在對外經濟政策上的“搖擺”是一個信號,表明美國企圖與外界重組經濟關系。俄羅斯聯邦政府財政金融大學國際經濟關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費奧多·阿爾扎耶夫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貿易戰是其第一任總統任期內政治路線的延續,目的是在政治上孤立中國與其他國家,在經濟上把工業從中國轉移回美國。這些目標充分證實了美國拒絕經濟全球化的立場,也體現了美國一些人掠奪其他國家資源和競爭優勢以維護自身霸權的真實目的。
多位專家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發動的貿易戰政策不利于全球經濟發展。佩爾斯卡婭表示,對外貿易是經濟關系中相當活躍的領域,只要雙邊關系和地緣政治環境穩定,其動態是可預測的。然而,美國一些人推行不可預測的關稅政策,不僅不利于世界貿易,也不利于美國自身經濟發展。佩爾斯卡婭說,“我們認為,美國新一屆政府實施對華關稅壁壘在經濟上是錯誤的,包括對美國國民經濟政策而言”。阿爾扎耶夫認為,在全球動蕩加劇、關稅戰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國際貿易整體不平衡的現象開始顯現。如果當前形勢持續下去或者由于美國加征關稅政策而惡化,其負面影響將在2025年底顯現。
俄羅斯專家認為,美國加征關稅舉措難以持續。阿爾扎耶夫表示,美國加征高額關稅不過是與中國談判的工具。美國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部分削減這些關稅,并制定不受這些關稅約束的豁免名單。然而,總體的思路不會改變,即迫使已將生產轉移到中國的企業將生產轉移回美國,或至少停止在中國的生產。不過專家認為,美國鼓勵工業化的經濟激勵措施正在逐漸失效。
專家表示,中國經濟具有較強韌性,能有效應對貿易戰。佩爾斯卡婭說,如果美國高層實行“基于直覺”和“在合作伙伴中制造恐慌”的策略,以迫使其他國家讓步并獲得競爭優勢,那么中方則會以平衡和有針對性的方式應對美國的挑戰,這將對美國消費市場造成重大打擊。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綜合運用各類政策提振內需和擴大消費;另一方面,中國正在改變進口來源和出口目的地,提高與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濟和投資互動水平。
阿爾扎耶夫認為,對華貿易戰在短期內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損失,因為美國仍然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盡管如此,美國加征關稅只會促使中國提高自身經濟影響力,成為多極世界中獨立自主的一極。
阿爾扎耶夫表示,在美國加征關稅壓力的背景下,預計中國貿易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水平將有所提高,中國制造商在俄羅斯市場的地位將有望得到強化。專家認為,俄方關注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無論全球經濟如何動蕩,雙邊貿易都將保持穩定,俄中兩國仍將是重要的經貿伙伴。(經濟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李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