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8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意大利米蘭舉行。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東盟和中日韓重申了對多邊主義的支持。盡管聲明未直接點名美國,但外媒普遍認為,這是對美國政府近期升級關稅政策的間接回應。
戰后以來,東盟主要國家與美國一直保持著較為密切的關系。然而,近年來,這些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在中美之間努力尋求平衡。2025年,美國的關稅大棒給這些國家帶來了新的挑戰。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最新報告預計,10+3經濟體2025年經濟增長率可能跌破4%至3.8%,并在明年進一步放緩至3.4%。AMRO在最新季度展望報告中指出,在美國4月2日公布的關稅清單中,10+3地區13個經濟體面臨全球最高的實際有效關稅范圍。其中柬埔寨、老撾、越南的關稅水平分別達到49%、48%、46%,處于美國所有貿易伙伴中的較高水平。如果這些關稅真正實施,依賴出口的東盟各國經濟將面臨較大沖擊。
日韓兩國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但此次也沒逃過美國關稅重擊。盡管兩國與美國在政治和軍事上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但在經濟領域,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卻給日韓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給韓國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4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韓國今年的增長預期從1月份的2%下調至1%。據估計,如果美國對所有商品征收25%的關稅,韓國的GDP將下降0.8個百分點。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韓國政府和企業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韓國政府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推動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和升級,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韓國外交部長官趙兌烈4月23日表示,域內沒有任何國家愿在美中之間做出二選一的抉擇,也沒有國家希望看到美中戰略競爭演變為“零和博弈”。支撐多邊貿易體制的是攜手實現共同繁榮的信念,而非零和博弈,這也是韓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基礎。
在日美貿易談判中,日本展現了自身的堅定立場。5月2日,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表示,美債雖然是談判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否使用它作為籌碼,是需要另外考慮的問題。這暗示了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日本有拋售美債的可能性。有日本學者指出,美國近期采取的激進關稅政策,反映出美國在經濟領域的影響力正在發生變化,世界秩序也正處于重要的調整階段。對此,日本前外務省事務次官藪中三十二表示,過去美國政治家還能遵循國際規則行事,但現在卻常常忽視這些規則,甚至無視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只從自身利益出發來考慮問題。日本國內也有觀點認為,如果美國不再重視與日本的關系,那么日本也應重新審視與美國的經濟和安保合作。他們強調,盡管美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世界是廣闊的,日本應逐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以實現更加多元和自主的發展。
實際上,亞洲主要國家的底牌遠不止美債這一張。2025年無疑是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關鍵一年。在此次中日韓3國與東盟10國共同參加的米蘭會議上,各方深入探討了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這一機制擁有高達2400億美元的區域內貨幣互換規模,其作用并不局限于未來共同應對金融危機,還將涵蓋傳染病大流行和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的資金支持。亞洲地區已然崛起,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一背景下,維護多邊主義,堅決抵制霸權主義,以有尊嚴的姿態發展國家和民族,已成為亞洲各國的共同追求和發展方向。
世界的發展潮流是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的,順應潮流的國家能夠繁榮昌盛,而違背潮流的則可能會走向衰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追求有尊嚴的發展,才是各國真正的發展目標。此次亞洲開發銀行年會發表的聯合聲明,明確確認了“推進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承諾”,這充分展現了亞洲各國捍衛多邊主義的共同立場。亞洲各國之間的團結,是亞洲實現發展的堅實基礎;而亞洲各國之間的合作,則是抵制霸權主義的有效途徑。(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