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兩大方向,中國資本市場迎來破局時刻
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
吳清介紹了三方面舉措,釋放了穩定市場、活躍市場的積極信號。
其一,強調齊心協力應對各種外部風險。全力支持中央匯金公司發揮好類“平準基金”作用,用好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投資機構等市場主體穩定市場的作用。
其二,強調進一步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將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讓真正具有科技競爭力的公司在資本市場獲得融資和機制支撐。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債,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多元有效的融資途徑。鼓勵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資產重組,堅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實現優勝劣汰。
其三,強調切實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已經公布,主要方向是促使基金管理人與投資人達成利益一致,實現“同甘共苦、共同發展、相互成就”。基民虧錢基金經理卻拿高薪的情況將成為歷史。基金公司及其從業者偷梁換柱、投機取巧、套取基民利益的行為將受到嚴厲懲罰。
潘功勝從優化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推出債券科技板、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等方面,李云澤從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范圍、進一步調降保險公司股票投資風險因子、更好發揮保險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等方面,介紹了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的具體措施,表明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鮮明態度。
這些權威政策表述,讓人清晰看出“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的兩大根本方向: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長線投資市場。中國股市已經進入第35年,市場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正反兩方面經驗都得到充分積累,聚焦新質生產力、全方位發展長線投資,適逢其時。
首先,在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情況下,中國自主創新取得諸多重大進展。A股市場“科技敘事”邏輯也因此越來越清晰,科技創新集聚效應日益明顯。目前,新能源汽車、綠色能源、半導體、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模型、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機器人等領域都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已處于和美國“并跑”階段。進一步暢通投資渠道,完善市場化激勵機制,打造中國的長線投資大環境,正逢戰略機遇期。
其次,中國對于完善現代資本市場機制取得諸多新共識。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在繼續推動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基礎上,更加注重統籌國家級投資機構與各類市場機構的功能、統籌證券機構和銀行機構的功能、統籌機構投資者與普通個人投資者的功能,這是在實踐中得出的寶貴共識。基于此,中國創新性推出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形成了以中央匯金公司為載體的類“平準基金”機制,也下決心改革完善公募基金機制。長線資金追尋成長和效益,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新境界,聚焦新質生產力和長線投資這兩大方向,并將其有機結合,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唯一途徑。
目前,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為12.3倍,其他主要指數的市盈率也明顯低于標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數。在依法從嚴監管的背景下,一大批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已凸顯。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而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政策環境、市場氛圍都具有難以比擬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全球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需求將穩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完全可以在現有基礎上發展得更好。
中國將按照“新國九條”的一系列部署安排,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實現中國資本定價更加公平、有效,更具有全球吸引力。(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少鵬)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