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三位金融管理部門“一把手”亮相國新辦發布會,介紹一攬子重磅金融政策相關情況,釋放出了穩市場穩預期的強信號。相關數據和政策安排,顯示出中國金融體系更加從容自信的姿態,更強的系統化思維和統籌能力,以及對把握市場趨勢、應對外部沖擊、綜合運用政策的游刃有余。這是我國抵御外部沖擊、堅定做好自己的事的有力保障。
首先,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金融體系展現出強大的穩定性與韌性:股債匯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上證指數在4月7日短暫回調后快速企穩回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穩定在1.65%左右;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經歷小幅波動后,目前也穩定在7.2元附近。
這一局面,得益于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與科學決策部署。我國宏觀政策始終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金融監管、財政等部門協同配合,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隨著政策協同效應持續釋放,未來我國金融市場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穩定發展的態勢愈發鞏固 。
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各部門通力合作,激發和釋放市場力量,實現宏觀審慎管理有形之手和市場競爭無形之手的有機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鮮明特點和寶貴優勢。這在當下國際風云變幻中已得到充分驗證,也是繼續保持經濟運行總體穩定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
其次,金融部門推出的一攬子政策眼光長遠,構建起“遠中近”協同發力的政策矩陣,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政策支持體系。一是憑借雙輪驅動,在房地產與資本市場領域持續精準施策,筑牢市場穩定基石。自去年9月起,通過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擴圍增效,推動住宅建設與交付保障,讓房地產市場供需格局顯著改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貸款余額增長超7500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規模創2022年以來單季新高,住房租賃貸款同比增長28%,彰顯了政策落地實效。而此次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調降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疊加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將進一步釋放剛性住房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在資本市場方面,去年推出的互換便利工具、回購增持再貸款等逆周期調節工具已有效平抑市場過度波動。本次將8000億元額度整合使用,并通過擴大質押品范圍、延長貸款期限等舉措,將持續強化資本市場穩定器功能。
二是強調量質并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箱,通過構建“總量為主、結構賦能”的調控框架,實現貨幣政策精準滴灌。截至4月末,結構性政策工具余額達5.9萬億元,占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13%,已經形成“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等成熟工具矩陣。在此基礎上,此次新增“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是通過內嵌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流向國家戰略領域,既助力消費升級與民生保障,又為科技創新注入源頭活水,實現政策效力的提質升級。
三是加強靶向攻堅,將政策圍繞在“培育新質生產力”與“壯大長線資金”兩大核心,激活新質生產力引擎。此次三部門協同推出了包括深化科創板制度創新、支持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實施公募基金提質行動等一系列改革舉措,這套政策組合拳旨在暢通 “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為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營造更具包容性的創新生態環境。
這一系列政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精準錨定國內外形勢演變與經濟運行突出矛盾,又始終秉持“以改革解決問題”的戰略思維,在有效應對短期挑戰的同時,注重規避政策邊際成本攀升與長期潛在風險,聚焦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這一核心目標,以系統性、協同性舉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釋放政策組合的最大效能。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仍存在諸多變數,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交織回潮。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堅定辦好自己的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創新、穩定發展為動蕩的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和穩定性,中國不會動搖。(作者是北京絲綢之路合作與發展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