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兩國都從數十年的貿易投資合作中獲得巨大收益。但近年來,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美國政府連續升級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水平,不僅將中美經貿關系推向危險邊緣,還將打破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貿易規則,傷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人民福祉,損人害己,得不償失。
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建交46年來,雙邊貿易投資合作成果豐碩。中美互為重要的貿易投資伙伴,雙邊貿易額增長270多倍,雙向投資存量超2600億美元,超過7萬家美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對華出口支撐了美國內93萬個就業崗位。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雙邊經貿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格局,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面對貿易摩擦和外部干擾,中美經貿關系仍展現出強大韌性,2024年,中美貿易額達到6882.8億美元,逆勢增長3.7%。中國美國商會1月23日發布的《2025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53%的在華美資企業計劃在2025年增加投資,48%的在華美企把中國視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蘋果公司將擴大在中國的應用研究實驗室;3M投資5000萬美元的智能切割中心在其上海化工區生產基地正式啟用;特斯拉投資約14.5億元人民幣建設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等。大量事實和數字表明,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時代,中美經貿利益深度融合,互為補充。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損害雙邊經貿關系發展。近年來,美國大肆推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頻繁在經貿問題上采取單邊行動。今年2月以來,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多輪關稅,以芬太尼為由先后兩次對華加征20%的關稅,對華加征34%的所謂“對等關稅”,并進一步加征到125%,累計加征145%關稅。美新政府上臺以來,對中國輸美商品全面加征關稅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這無疑動搖了中美經貿關系根基,不僅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蕩,也徹底打亂企業商業計劃,推高美國進口商品成本和通脹預期,最終受損的還是美國企業和民眾利益。
此外,美國還對華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討論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加嚴對華雙向投資限制,對中國造船等行業發起“301調查”并提出征收港口費等限制措施。這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不僅嚴重破壞中美經貿合作,而且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阻礙世界經濟復蘇。美方做法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美國內也有很大反對聲音。
美對華濫施關稅的借口完全站不住腳。美方炮制“不公平競爭論”等虛假敘事,作為對中國濫施關稅的借口。美方指責中國實行非市場政策,通過所謂“國家主導”的補貼、強制技術轉讓等做法,尋求不公平競爭優勢,削弱美國商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這種說法罔顧事實。中國經濟在全球市場的海洋里發展壯大,靠的是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齊全的產業配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充分的市場競爭。中國始終踐行自由貿易理念,認真遵守世貿規則和加入承諾,不斷擴大自主對外開放,致力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公平對待內外資企業。中國關稅總水平為7.3%,低于入世承諾,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美方炮制的虛假敘事和濫施關稅做法,以主觀臆斷和單邊評估為依據,無視基于比較優勢的全球化分工,無視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無視中國對外開放的努力和成就,無視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所做貢獻,也無視美方長期從中美經貿合作中大量獲利的事實。其實質是在“美國第一”價值導向驅使下,以犧牲他國乃至國際社會正當利益為代價,服務于美國的霸權利益。
平等對話、互利合作才是解決經貿分歧的正確之道。正如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所說,沒有人能從貿易戰中獲益,關稅政策是“雙輸”的。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愿打貿易戰,但中國政府捍衛國家發展權益和人民正當利益不會動搖。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國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在緊密的經貿合作中出現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但打關稅戰、貿易戰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雙方坐下來,從維護兩國和全球長遠利益出發,開展平等對話、探討互利合作,尋找對各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期盼。(作者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