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日前訪問巴拿馬,再度就所謂“確保運河安全”問題向后者施壓。美方的“門羅主義”回潮,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事實上,拉美國家近年來普遍奉行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不愿意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隊,在同美國保持穩定關系的同時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系,推動中拉合作不斷邁向新臺階。自美國新政府上臺以來,不僅加大了對拉丁美洲的干預力度,更蠻橫要求拉美國家重新審視同中國的合作。近期美國在拉美對中國的圍堵、打壓也在不斷升級,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加大對拉美國家的施壓力度,干擾中拉之間的正常合作。赫格塞斯在此次訪問巴拿馬時宣稱,美國可能“重新啟動”在巴拿馬的軍事部署,以應對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安全挑戰,“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影響力擴張”。不過,巴拿馬已經拒絕赫格塞斯有關美軍重返巴拿馬的提議。事實上,不僅在巴拿馬,2023年中國南方電網國際有限公司收購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在秘魯的配電等業務資產,美方也曾表示擔憂中國資本控制秘魯北部的電力系統,試圖阻撓雙方的合作。
二是通過國際輿論抹黑中國,渲染“中國威脅論”。以中拉合作的典范秘魯錢凱港項目為例,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炒作中國在秘魯的港口項目“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其目的是想引發拉美民眾對華認知出現變化。
三是通過非政府組織干預中國投資項目,增加中資企業投資難度。美國資助非政府組織在拉丁美洲活動已有較長歷史,無論是在錢凱港項目還是在礦業投資中,這些非政府組織長期打著環境保護、人權等旗號,支持拉美當地社會運動,本質上是服務美國對外戰略、干擾中國企業正常投資。
盡管美國加大對中拉關系的干預力度,但中拉雙方依然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2024年,中拉雙邊貿易額已突破5000億美元,中國長期穩居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是拉丁美洲重要的投資國,投資領域日益多元化,不斷向清潔能源、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新興領域拓展。特別是近年來拉美國家經濟增長乏力、社會問題凸顯,更需要加強同中國的經濟合作以助力當地發展。中國和拉美國家均是全球南方的成員,經濟互補性強,發展戰略相互契合,具備天然的合作優勢。中拉雙方應進一步深化合作,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互利共贏伙伴關系。
第一,繼續發揮經貿合作的“壓艙石”作用,切實將合作成果惠及民生。近年來,中拉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成果豐碩,給拉美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拉美國家當前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亟待新一輪變革,對“新發展之路”有著巨大的渴求。可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同拉美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在挖掘貿易合作潛能,做好長期性、大型投資項目的同時,加大對涉及民生領域的“小而美”項目的投資,深化在產業鏈發展、生態轉型、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的合作,使互惠互利的合作不因政權更迭或外部勢力干擾而發生改變,為拉美發展創造新機遇、為南南合作樹立新典范。
第二,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攜手探尋通往全球南方國家現代化之路。去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同來訪的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會談時指出,兩國應該運用文明智慧,為人類和平和發展事業作出新貢獻。中拉都孕育了古老文明,在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中彼此相近相親。面對西方輿論的干擾,惟有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主動塑造輿論,才能從容應對挑戰。拉美國家當前遇到的發展困境是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同中國式現代化有共通之處。應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共同探尋符合自身實際的現代化之路。
第三,推動中拉整體合作取得更大發展,為中拉關系注入新動能。今年是中拉論壇正式運行十周年,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也將于今年上半年舉行。十年來,中拉論壇機制日臻成熟,涵蓋領域不斷擴大,成為增進政治互信、凝聚合作共識的重要平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拉雙方應進一步提升中拉整體合作,發揮中拉論壇的引領與示范效應,共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促進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拉美研究中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