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加征關稅,美國市場先“挺不住”了
4月3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工作。新華社記者劉亞南攝
“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買起來,最好是在商店補貨前購買。”美國知名投資人馬克·庫班不久前在社交平臺喊話美國民眾囤貨。連日來,美國民眾開啟了“囤貨潮”,不少超市和零售商店的貨架已被搬空。美國政府日前再次拿關稅當制裁“武器”要挾貿易伙伴,試圖通過“對等關稅”政策來“保護”本國產業和就業。但從目前美國消費者的以及美國股票市場的反應來看,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喊話民眾“挺住”,但美國市場似乎先“挺不住”了。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加劇美國家庭負擔。不少美國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早已發出警告,關稅的增加必然會導致進口商品成本上升,而這些額外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如今,這一預言正在逐步成為現實。由于擔心價格持續飆升,許多美國消費者已陷入焦慮之中,甚至開始提前囤貨,試圖應對即將到來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漲——就在上個周末,在全美不少超市和電子用品零售店內,許多美國消費者推著滿載物品的購物車穿越停車場,從牙膏、肥皂到家具、電器等等。美國智庫稅務基金會估算,在不考慮其他國家和地區反制的情況下,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在今年將導致美國個人稅后收入平均減少1.9%,美國普通家庭平均每年增加1900美元的稅收負擔。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分析顯示,美國政府已宣布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今年美國整體通脹率上升2.3%,包括食品價格上漲2.8%和汽車價格上漲8.4%,相當于給美國每個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損失。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美國股市震蕩。多年來,美國股市持續牛市行情,一些研究機構甚至鼓吹“美國例外論”,認為強勁的消費、具有韌性的就業市場以及科技發展優勢會讓美國股市表現一直好于其他國家。然而,當美國再次拿關稅當制裁“武器”要挾貿易伙伴后,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樂觀自信很快轉變成悲觀和恐慌。據外媒報道,受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恐慌情緒持續影響,美國紐約股市主要股指期貨價格在4月6日晚間開始新一周交易后延續大幅下跌走勢。交易開始后,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期貨合約價格急速下挫,跌幅一度分別達4.72%、5.48%和6.15%。此外,美國股市4月3日和4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致使美國股市股票市值蒸發5.4萬億美元。布利克利金融集團首席投資官彼得·布克瓦爾認為,股市與經濟密切相連。如果股市繼續下跌并對高收入群體支出帶來負面影響,而政府支出正在放緩,經濟出現衰退的風險將大幅提高。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反噬美國經濟自身。美國政府的關稅措施,看似是為了“保護”本國經濟,實則是一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冒險行為。物價上漲、企業成本上升、就業市場受挫、金融市場動蕩以及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都表明美國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惠譽評級公司表示,最新關稅政策公布后,美國整體關稅稅率升至25%。這一關稅水平顯著提高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并約束美聯儲進一步降息的能力。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美國難以獨自維持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最終必須回到對話合作的正確軌道上來,與貿易伙伴平等協商,妥善解決分歧。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日公開批評美國加征關稅破壞全球自由貿易秩序,稱自由貿易是全球繁榮的基石,美方推行的保護主義政策正使其“面臨嚴峻挑戰”。美方不斷加征關稅將加劇全球不確定性,這對絕大多數企業而言“絕非好兆頭”。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美國政府針對全球貿易體系和戰略同盟的激進政策正在破壞美國主導建立的開放貿易體系,將令美國經濟付出慘痛且深遠的代價。
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早已被歷史無數次驗證——它就像一杯毒酒,看似解了一時之渴,實則后患無窮。美國推行的“對等關稅”、采取的激進貿易政策,短期內會讓某些特定群體從中獲利,但長遠來看,這只會帶來損人不利己的結果,只會讓美國在國際社會愈加孤立。亦如《紐約時報》所言:當美國自詡“勝利”時,世界已將其視為“流氓超級大國”。(海外網評論員)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