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前出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時曾表示,為了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FOIP)”和“東盟印太展望(AOIP)”,與兩國確認了維持和強化“基于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的重要性。2月15日,日本外相巖屋毅在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的會談中也強調,在歐洲與印太的安全保障上將繼續與共有“法治”這一共同價值的歐盟緊密合作。自2023年以來,日本緣何極力兜售所謂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
日本向國際社會兜售所謂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這一敘事話語,是試圖將中國虛構為國際法及現有國際秩序的“違反者”“破壞者”。2023年6月,日本在《外交藍皮書》中表示,“如今以實力挑戰基于法治的現有國際秩序,不是歐洲特有的課題,包括東亞在內的世界其他地方也會出現相同的課題”,并惡意污蔑中國正在東海、南海持續進行所謂“以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嘗試”。2023年5月,日本作為廣島G7峰會的輪值主席國,在有關經濟安保、臺灣問題、核問題等議題中,均暗示中國已成為“違反國際法的現有國際秩序破壞者”。2024年4月,日美菲三國首腦會談就“反對、堅決應對中國在東海、南海單方面以實力改變現狀的嘗試”達成一致,并表示為此將強化、維持“基于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岸田內閣構建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這一對外敘事話語,有影射中國在中國東海、南海及臺灣海峽等地區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當行為是“以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妄圖將中國虛構為國際法及現有國際秩序的“違反者”“破壞者”。
日本以所謂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為借口,意在強化與西方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合作,加強對中國的圍堵。2024年初,時任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對歐洲、北美進行了訪問,與相關國家及海牙國際法庭等國際組織,就維護“基于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確認加強合作。2024年2月,上川在日美澳印智庫論壇上也表示,面對分裂的世界,必須維護“基于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日本要與盟國及所謂“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推動“基于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進一步發展。在2024年6月的新版《外交藍皮書》中,日本宣稱,“俄烏沖突與在東亞以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嘗試,不是被地理隔絕的單獨現象,歐洲、大西洋和印太的安全保障密不可分,為了維護、強化基于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與包括歐洲各國、歐盟、北約等志同道合的國家廣泛地進行合作變得重要”。無論是岸田文雄還是上川陽子,在日美菲首腦會談、G7外長會議及出訪海牙國際法庭等多個國際場合,均就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表示將與西方國家及國際組織強化合作,意在加強對中國的圍堵。
日本以所謂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這一對外敘事話語,意圖拉攏全球南方,孤立中國。俄烏沖突后,一部分全球南方國家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并未采取與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相同的立場。這讓日本認識到,西方國家長期以來遏制非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工具——“民主對抗威權”這一對立敘事框架,已經行不通了。相比之下,“法治”更容易得到全球南方國家的共鳴。2022年10月,岸田就曾宣稱,“日本作為G7中唯一的亞洲國家,與印度及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等各國,應共同為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而不斷努力”。廣島G7峰會期間,日本極力向受邀的印度、巴西、越南、印尼等全球南方國家兜售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這一敘事。上川就任外相前,一直在通過“司法外交”,積極推動向東南亞等地區滲透“法治”等所謂“普遍價值”。2023年9月就任外相后,上川更是頻繁出訪亞非拉國家,積極兜售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這一對外敘事話語。同時,日本從中美戰略競爭的角度考慮,一直表示中國不屬于全球南方,有意割裂中國與全球南方的關系。日本通過極力兜售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這一對外敘事話語,有意拉攏全球南方,意圖實現孤立中國的目的。
石破茂上臺后,中日兩國高層交流增多,兩國關系出現一定的緩和趨勢。然而,石破仍然多次在記者會及國會的施政演說中提及應重視、堅持所謂“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如果石破內閣不加批判地繼續兜售岸田內閣提出的所謂維護“基于法治的國際秩序”這一對外敘事話語,通過污蔑中國是“違反國際法的現有國際秩序破壞者”,強化與西方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合作,拉攏全球南方國家,進而圍堵和孤立中國,必將無助于中日關系的正常發展。(作者是天津社會科學院亞太合作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