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歐洲,加拿大對華心態該變了
3月8日,中國商務部出手反擊加拿大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決定自2025年3月20日起,對產于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餅、豌豆加征100%的關稅,對水產品、豬肉加征25%的關稅。
這個決定的出臺一點也不意外。近年來,加拿大和美國政府密切勾連,在一系列議題上推行反華政策,嚴重傷害了中加關系和中國人民的感情。其中加拿大決定自2024年10月1日起,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100%關稅;自10月22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鋁產品加征25%關稅。對此,去年11月15日,王毅外長于秘魯利馬APEC會議期間會見加拿大外長喬利時,指出中加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他特別強調,加方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違背自由貿易精神,不利于兩國經貿合作健康發展。加方應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取消對中國產品的歧視性限制措施。然而幾個月以來,加拿大方面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追隨美國在以貿制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此中國不得不有所動作。
自特朗普去年贏得大選以來,加拿大就夢想在有關中國貿易的問題上與美國新政府保持一致,讓加拿大免受美國貿易戰的傷害,中國產電動汽車關稅問題被視為加拿大向美國遞交的重要投名狀。2024年11月,時任加拿大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弗里蘭強調,作為地緣伙伴,加拿大會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對抗中國。在對華經濟政策上,加拿大更是緊隨美國腳步。弗里蘭指出,在有關墨西哥會成為中國打入北美貿易體制的“后門”這個問題上,她和美國官員一樣存有“合理擔心”,認為北美國家在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應保持一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本人更是親自出馬,在去年的巴西G20峰會上直接對墨西哥總統指出擔憂中國電動車企在墨西哥投資設廠的問題。在特朗普政府正式發動對加拿大貿易戰后,加拿大仍然心存幻想,財政部長勒布朗3月7日表示加拿大準備與美國合作制定新措施,“防止中國商品傾銷北美市場”。
加拿大罔顧世界貿易規則追隨美國對華歧視性限制的行為,只會得到損人不利己的結果。首先,寄希望于通過打“中國牌”獲得美國認同顯然過于簡單,迄今為止美國對加拿大的態度除了蔑視就是嘲笑,根本就不在乎加拿大的利益,特朗普多次公開表示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其次,加拿大或將面臨外交形象崩塌的局面,更無法通過多邊外交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再次,世界地緣政治經濟對抗持續惡化,全球綠色轉型乃至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實現也更為困難。
需要強調的是,此次對加拿大加征關稅是中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有國家采取反歧視措施,并強調這是對違反世貿組織“非歧視原則”做法的有力回應。對此,早在2024年7月19日,王毅在北京會見加拿大外長喬利時就說過,這些年中加關系經歷了困難和曲折,這不是中方愿意看到的,也需要加方認真反思。很顯然,中國依然期待著加拿大回頭,這次對加拿大的反擊措施是相當節制的。中國始終秉持著忍讓、節制與善意的原則,致力于維護中加關系的穩定與發展。我們真誠希望加拿大能夠珍視兩國之間的友好信號,避免追隨美國政府的反華措施。只要雙方共同努力,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中加關系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前路如何選擇,建議加拿大看看大西洋對岸的歐盟。近日歐洲議會宣布取消了對議員與部分中國官員會晤的限制,這一舉措被視為中歐關系或將回暖的新跡象。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去年7月在提到中國時還使用“更具侵略性的態度”和“不公平的經濟競爭”等措辭,而今卻希望與中國建立“更平衡”和“更深層次”的關系,甚至表示可以擴大與中國的互利貿易和投資關系。在美國的政策反復和關稅威脅面前,馮德萊恩適時地調整了對華立場和態度,這條路同樣適合于加拿大。更何況,中加關系曾長期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系前列,加方沒有理由任其滯后。
“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做美國的盟友可能是致命的”。美國的南墻讓馮德萊恩理解了基辛格的這句名言,而加拿大也應盡早參悟其中深意。(作者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