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塵埃落定:聯盟黨的組閣之路荊棘叢生
吳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
德國第21屆聯邦議院選舉日前落下帷幕。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24日凌晨公布的聯邦議院(議會下院)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以默茨為總理候選人的聯盟黨得票率為28.6%,得票率暫居第一;德國選擇黨得票率為20.8%,雖仍未擺脫“政治孤立”,但20.8%的選民支持率已助力其躍升為德國第二大黨;現任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得票率為16.4%,排名第三,創下該黨歷史新低;綠黨以11.6%的得票率位居第四;左翼黨的得票率為8.8%,位居第五。預計將有5個政黨獲得議會“入場券”。自民黨和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簡稱“瓦盟”),因未能達到5%的投票門檻可能無緣本屆議會。
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茨表示,希望盡快完成組閣,以確保德國重新回到穩定高效的治理軌道。盡管聯盟黨以高票勝出,但28.6%的支持率遠不足以支持其單獨執政。加之極右翼的選擇黨被各大政黨明確排除在任何聯盟之外,左翼黨明確表示無意參與執政,聯盟黨在當前形勢下可選擇的合作伙伴實際上僅剩下社民黨和綠黨。如若瓦盟與自民黨最終確實未能跨越競選門檻,被其分流的選票將不被計入聯邦議院,聯盟黨與社民黨則有望通過兩黨聯合獲得議院過半議席。
相比三黨聯合,“黑紅”聯盟無疑是維持德國政治穩定的更優解,朔爾茨政府的潦草收場充分證明,多黨聯合不利于執政聯盟的穩定性,左右陣營的政策立場難以調和。但大選最終統計結果尚未公布,亦不能完全排除聯盟黨、社民黨和綠黨三黨聯合組閣的可能性。
自去年11月自民黨退出執政聯盟后,德國大選臨近,基民盟/基社盟、社民黨、綠黨等參選政黨相繼公布競選綱領,系統闡釋其在內政外交等領域的政策主張。在極右翼選擇黨不斷蠶食傳統政黨選票、德國經濟連續兩年衰退、特朗普重返白宮、跨大西洋聯盟嫌隙加深的背景下,各黨圍繞經濟振興、國防安全以及歐美關系等議題展開激烈辯論。盡管各方就德國在時代轉折背景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形成基本共識,但在“如何應對”問題上仍存在明顯分歧。因此,默茨接下來仍將面臨艱難的組閣談判,妥協與讓步或許在所難免。
首先是“開源”或“節流”問題。德國《基本法》規定,聯邦政府結構性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0.35%,且各地方州政府不得舉債。“債務剎車”制度固然通過對債務規模的嚴格限制,保障了德國財政的穩定和可持續性,但也束縛了德國在綠色與數字雙轉型進程中進行大規模投資。
實際上,“債務剎車”的弊端在新冠疫情期間已開始凸顯,這也是“紅綠燈”執政聯盟提前瓦解的導火索。當前,聯盟黨依然主張堅守財政紀律,建議通過縮減社會福利支出、減少公共部門行政開支等手段“節流”,而社民黨和綠黨則呼吁改革“債務剎車”機制,以釋放更多公共和私人投資空間。社民黨在競選綱領中提議設立“德國基金”以及推行“德國制造”補貼計劃,大幅提升對電動汽車、氫能和人工智能等未來導向型技術的投資力度。
其次是“穩健”或“激進”的能源政策主張。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不僅顛覆了德國傳統安全觀,亦對這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大國造成經濟重創。德國經濟連續兩年萎縮,諸多經濟研究所預測,在未來3年至5年內,德國經濟仍難擺脫低迷現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分析認為,2025年,德國經濟增長將位于OECD國家末位。
由于地緣沖突延宕、大國博弈加劇、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德國出口訂單縮水,加之對俄羅斯能源合作停滯,能源成本激增,諸多德國企業面臨愈發嚴峻的“生存危機”。在此背景下,各政黨圍繞能源轉型的分歧也愈發明顯。視環境和氣候保護為核心關切的綠黨,依舊堅持較激進的能源轉型政策,主張環境保護優先,采取更快速、更徹底的轉型措施。然而,聯盟黨和社民黨則主張更為穩健務實的能源轉型政策:社民黨主張兼顧社會公平,注重保障低收入家庭和弱勢群體利益;聯盟黨則強調能源轉型不能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支持延長核電站運營,同時認為“2038年停用煤電”的承諾,必須在德國擁有成熟完備替代方案的前提下才能兌現。
最后,“特朗普2.0”時期的跨大西洋安全同盟何去何從,也成為各方關注焦點。自特朗普重回白宮以來,歐洲對于美俄就烏克蘭危機進行“越頂外交”的擔憂正逐步成為現實。法國總統馬克龍三天內召開兩次緊急會議,北約、歐盟委員會以及德國、英國、波蘭、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盟友齊聚一堂,試圖改變歐洲被排擠在談判桌之外的窘境。但經過連日磋商后,歐洲各國達成的共識寥寥無幾。
作為歐洲的核心國家,德國亟須加快權力交接進程,盡快組建新政府,從而在跨大西洋關系、歐洲“戰略自主”建設等關鍵議題上發揮作用。然而,德國內部在未來的歐美關系定位問題上仍存在顯著分歧。默茨呼吁德國擺脫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加強與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合作,以實現真正防務自主,推動歐洲在安全領域走向獨立。朔爾茨雖支持德國及歐洲國家提升軍事實力,但他強調這一進程必須在北約和跨大西洋合作的框架內推進。他認為,歐洲軍事能力的提升應是對北約的有力補充,而非替代,旨在通過增強自身能力來鞏固跨大西洋聯盟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默茨及其潛在的執政伙伴們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需要在維護傳統優勢的同時,勇敢地迎接變革與挑戰。德國的未來不僅取決于內部的團結與協作,更在于其能否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更大的智慧與擔當,為歐洲乃至全球的穩定與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