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政策能夠提振美國制造業嗎?
高蓓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副教授
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加征25%的關稅,關稅政策3月4日生效。但特朗普并沒有對鐵礦石等原材料加征關稅。由此可見,特朗普加征鋼鋁關稅的真正目的是想讓更多鋼鋁企業赴美開廠,以增加美國就業。
值得注意的是,該關稅政策沒有“任何例外或豁免”,加征范圍也擴大到使用外國制造鋼材的下游產品,因此打擊面非常廣。可以預見,這一關稅政策實施后,美國國內鋼鐵和鋁產量短期內可能會有所上升。上次鋼鋁關稅政策實施后,美國鋼鋁進口量顯著下降,國內部分閑置產能重新啟動,美國鋼鐵產量在2018年至2019年間增長了約5%—10%。因此,關稅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美國對外國產品的依賴。
但長期來看,美國國內的鋼鋁產能有限,無法完全填補進口減少帶來的缺口。特別是在高端特種鋼和鋁產品領域,美國仍然嚴重依賴進口。而且由于鋼鐵和鋁行業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才能實現產能擴張和技術升級,許多企業因市場不確定性而對增加投資顧慮重重。此外,下游的鋼鋁消費行業(如汽車、建筑和制造業)可能因成本上升而減少需求,從而部分抵消國內產量的增長。
貿易保護主義對美國制造業的影響也需要謹慎觀察。一方面,關稅政策為美國鋼鋁產業提供了緩沖期,使其能夠在競爭壓力較小的情況下恢復生產能力和就業。但這更多只是一種政治象征意義,兌現了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競選承諾。
另一方面,鋼鋁價格上漲導致下游制造業成本增加,削弱了其競爭力。美國汽車制造商會因鋼鋁成本上升而面臨利潤壓力。盡管鋼鋁行業就業可能有所增加,但如果下游制造業因成本上升而裁員或放緩擴張,整體就業效應將大打折扣。此外,關稅政策還將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美國企業會面臨更高的原材料采購成本和供應鏈不確定性。歐盟、中國等主要貿易伙伴也將對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打擊美國農產品、汽車和機械等出口行業。因此,貿易保護主義對美國制造業的最終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長期來看,貿易保護主義可能使美國國內鋼鋁企業依賴政策保護,缺乏動力進行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而美國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可能因成本上升和貿易摩擦而下降,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領域。因此,特朗普的鋼鋁關稅政策暴露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局限性:保護一個行業很可能損害其他行業,導致整體經濟效益為負。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國完全自給自足既不現實也不經濟。總之,雖然保護主義可能在短期內提振特定產業,但長期來看,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更有利于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
此外,特朗普的鋼鋁關稅政策將直接導致美國國內鋼鋁價格上漲,從而推高整體通脹水平。而如果通脹壓力上升,美聯儲可能會調整貨幣政策,通過加息控制通脹,但這將抑制美國經濟增長。
貿易保護主義還將對全球宏觀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持續時間較長,美國與中國、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削弱多邊貿易體制,導致全球貿易體系碎片化。最終,關稅政策為美國政府帶來的額外收入可能被貿易摩擦導致的經濟成本上升所抵消。而且,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不確定性還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區域內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