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正道是滄桑——美國的“關稅大棒”無法阻礙中國發展的腳步
王曉輝 中國網總編輯
農歷蛇年新春伊始,美國總統特朗普便簽署政令,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乍看之下,10%的關稅比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25%要低,但此次加征是在原有加征關稅基礎上的再度加征,中美貿易摩擦烈度進一步加劇。如此不計后果的橫征暴斂,勢必嚴重干擾中美貿易的正常往來,這讓中國企業受損的同時,也直接推高了美國國內的消費成本,損害了美國民眾的利益。
早在入主白宮之前,特朗普便高調宣稱將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對此,中國政府早已洞若觀火,見怪不怪。貿易造福人類的底層邏輯在于公平交易,而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則是赤裸裸的經濟施壓手段,阻礙貿易的正常流動,扭曲全球貿易格局,進而達到巧取豪奪的目的。
1月22日,總統就職儀式剛剛結束,特朗普就表示“考慮”從2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特朗普的“考慮”并非自身的“三思而行”,而是讓對方“考慮”!果然,加墨兩國迫于壓力,做出了讓步。加拿大承諾將增加13億加元的預算,用于購買直升機和監控設備以加強邊境管控,并任命芬太尼專員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墨西哥則承諾向墨美邊境增派一萬名軍人,協助美方遏制芬太尼走私,同時加強非法移民管控。
然而,加墨兩國的讓步換來的是什么呢?30天的關稅延期。也就是說,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仍懸在加拿大和墨西哥頭上。如果一個月后,美國對新收割的這筐韭菜感到食之無味,關稅大棒便可再次襲來。
美國以加征關稅威脅中國,其目的又何在呢?中美貿易戰已經打了多輪,作為精于算計的商人,特朗普深知加征關稅將不可避免地推高物價,最終損害的是美國民眾的利益,但他執念于關稅,一意孤行。本輪對華加征關稅,特朗普宣稱要在24小時之內與中國“協商”,這與對待加墨兩國的手法如出一轍。企圖通過關稅威脅,使中國像加墨兩國一樣迅速讓步甚至妥協,或是購買更多的美國商品,或是在南海、臺灣問題上讓步,或是以低價出讓TikTok股權。總之,能撈一筆是一筆,全然不顧吃相如何。
特朗普這種“耍大刀”的手段對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的確管用,而且也嘗到了甜頭,否則,他也不會深情地感慨道,“關稅是詞典里最美妙的詞匯”。
對于中國,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是否能達到目的?加征關稅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國外貿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能在賬面上縮小美國對外貿易逆差。但甘蔗沒有兩頭甜,經濟博弈也并非零和游戲。特朗普“以鄰為壑”的關稅政策,必然會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反噬。
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高度互補,貿易戰不僅削弱了雙邊合作的空間,也對全球經濟穩定構成威脅。即便從美國自身角度來看,以關稅為手段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也將直接推高進口成本,導致物價上升,進一步加劇美國通脹風險。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估算,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將導致美國中等收入家庭每年損失約1,700美元。事實上,在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打擊恐怖主義及前沿科技等領域,中美本可以有更多合作,但由于美國政府的“冷戰”執念,不斷打壓中國發展,致使中美關系遭遇波折,前景堪憂。
反觀中國,較之上一輪的貿易戰,中國有了更多的底氣和更加從容應對的能力。中美貿易摩擦已經持續了近20年。20年來,中國沒有被“關稅大棒”擊倒,也沒有被“芯片封鎖”壓垮,而是愈挫愈奮、愈戰愈強,龐大的經濟體量始終保持增長勢頭;科技創新不僅沒有停下腳步,還涌現出了以TikTok為代表的創新平臺和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領域新突破。
這一切也有美國這個“資深陪練員”的“功勞”。
美國推行的逆全球化戰略,試圖在貿易、金融、科技等領域遏制中國,但這并不意味著離開了美國,中國就無路可走。從國內看,中國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內需的體量就足以對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整的產業鏈更是能讓中國經受得住任何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動蕩和沖擊。從國際上看,“全球南方”日益崛起,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占據四成以上。依托“大金磚合作”、“上海合作組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邊合作機制,中國正在構建多元化的全球貿易體系,這將有效對沖美國對華單邊封堵、打壓帶來的負面效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脫鉤斷鏈’不是解決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小院高墻’不是大國作為,開發共享才能造福人類。”放眼未來,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推進,中國將繼續擴大與全球的經貿往來,在自身取得發展的同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人間正道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