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代重任: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踐行者
文 | 梁曉 李蓓霖 謝亞軍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碰撞日益加劇,且在爭奪國際話語權的競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寄予厚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當代青年生逢其時,必當不辱使命,凝聚青春力量,實現青春之為。
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養。文化自信是當代青年的第一“氣質”。當代青年有當代青年的氣質,首先應該是中國文化寫在臉上的文化自信。縱向來看,中華文化綿延數千年,輝煌燦爛,源遠流長。“諸國文化有古無今,有今無古,”“唯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橫向來看,中華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一脈,影響寬廣,從漢唐以來,中國文化就遠播四方,直到今天,無論是周邊近鄰還是遠及各洲,到處都有中國文化的存在,并且深刻烙印在當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內涵來看,中國各個時期都產生了代表人類文明最高形態的文化成果,品類豐富,內容精湛。在文藝一域,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深受各國人民尊崇,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珍寶。其他如美食、服飾、音樂、文學、中醫等都在惠澤世人中打上了鮮明的東方文明的烙印。有目共睹的事實是,經歷了工業化時代,古老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又煥發出了新的魅力,近年來,中國典籍、中醫、漢服、針灸等在很多重要的國際性場合受到追捧,充分說明中國文化足以讓中國人自豪和珍重。
堅定的文化自信,就要有文化自覺,就要以傳承優秀文化為己任。當代青年要將優秀中國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既植根于民族傳統中,也浸潤在現實生活里,傳統文化的復興,全社會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癡迷于傳統文化,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走出國門,就代表著中國文化,中國形象,要在日常活動中,表現出中國文化的素養,讓傳統文化、珍貴的歷史遺存變成人們能用、能聽、能看的生活密友、伴手萌物,變成深度融入國際交往中能觸摸到的中華文明。
弘揚“共同價值”,融匯世界潮流。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一種跨文化傳播。不同文化之間要實現互通互鑒,必然要求同存異,要把總書記提出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根本遵循。幾千年積淀形成的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大浪淘沙。中國傳統文化要為時代、世界接納必須采取揚棄的態度。去其糟粕。弘揚其精華,并且通過與異質的、不同的文化相融合而走向創新發展。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發揚光大,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天下大同”的理想,新時代“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既體現了中國先哲的深刻思想,也體現了全人類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文化的形式因不同而讓世界多姿多彩,“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但是在內在基本價值追求上是共同的。因此,傳播中國文化要以寬廣胸懷,打通聯結外界的渠道,融入世界潮流。表現美的追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美食、美服、美韻最容易讓不同背景的人們產生共情;表達對善的向往,與人為善、睦鄰友好、和諧共處的主題最能凝聚人心;表達“建設”的價值,于人有益,于發展有助,追求富足發展進步永遠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傳達真善美,有利于各國人民發展進步的中國文化總和就是“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創新傳播方式,突顯青年風采。 數字技術的發展促使各種新媒體應運而生,改變了信息的呈現、傳達和展示方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臺和渠道。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核心驅動的數字技術,通過賦能中華傳統文化優勢資源要素的內在機理,不斷衍生出傳統文化表現的新模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可以實現一種“文本創新”,人們可以通過視頻平臺、公眾號等多種途徑來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虛擬”與“互動”強化以影像為中介的聯結,可以突破彼此互動的地域性空間,構筑跨越時間、空間的無限交互連接。 青年一代與互聯網數字技術是共生的一代,有著天然的親近性和能力優勢,理當發揮優勢,充當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文化傳播生力軍。
時代的發展,新科技的應用,催生了嶄新的傳播模式,它們在時效、覆蓋面、影響力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傳統的文化傳播模式。90后“網紅”李子柒制作的小視頻以中國傳統鄉村生活及其中獨特的物產為基調,充滿著濃郁的煙火味道和恬靜的田園氣息,其微博粉絲超過2100萬、海外社交媒體上的全球粉絲超過700萬。以視頻直播方式運作的tiktok,在歐美國家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據統計,全球35億用戶下載,遍及170多個國際,app下載連續排行全球第一,國際的影響力有力彌補了中國文化輸出薄弱短板。“李子柒”和tiktok的成功,創造新時代文化傳播的傳奇,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思路。(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學、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整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語言與國家認同關系研究 (21A0384)”課題組梁曉,李蓓霖,謝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