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最高規格國葬,印度前總理辛格因何受敬仰?
王世達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所執行所長、研究員
2024年12月26日,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因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去世,終年92歲。印度內政部宣布,將為辛格舉行最高規格國葬。
哀悼期間,包括總統府在內的所有政府機構都將降半旗致哀。印度現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發文悼念稱:“他出身寒微,成長為受人尊重的經濟學家,歷任不同政府職位,包括財政部長,在印度經濟政策領域留下影響多年的深刻烙印……作為總理,他為改善印度民眾生活付出了巨大努力。”
曼莫漢?辛格不僅對印度改革和發展事業居功甚偉,對于中印關系發展也作出了積極貢獻。
印度“經濟改革之父”
辛格出生于英屬印度西旁遮普地區的一個村莊(今屬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自幼喪母,由祖母撫養長大。印巴分治后,作為錫克教徒的辛格隨家人遷往印度阿姆利則,先后在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世紀70年代,辛格步入政界,先后擔任印度財政部首席顧問、秘書,并曾在印度計劃委員會任職,后被任命為印度央行行長。
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辛格“臨危受命”出任當時的拉奧政府財政部長(1991—1996年),并主導印度的經濟改革。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一直以前蘇聯為師,實施計劃經濟政策。印度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過多干預導致市場競爭不充分,企業效率低下。印度政府財政赤字一度高達GDP的8.5%,經常項目赤字接近GDP的3.5%。國際收支赤字同樣巨大,外匯儲備僅有10億美元左右,僅夠支付兩周的進口費用。
為了扭轉經濟危局,辛格力主放松經濟管制,并得到了印度時任總理拉奧的支持。1991年7月,印度啟動全面經濟改革,主要是放松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打破以前的“管制經濟”“許可證經濟”,消除外國投資中的諸多障礙,啟動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并降低關稅水平。受此影響,印度1992—1997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6.7%。此后,在辛格主導的第一輪經濟改革基礎上,印度當局又于1999年啟動了第二輪經濟改革,主要是加速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采取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削減財政赤字等。
因為在印度經濟改革中的突出貢獻,辛格被譽為“印度經濟改革之父”。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辛格力主印度經濟改革,印度就難以實現此后多年的高速增長,不可能擁有今天全球排名第五的GDP總量,也難以想象印度今日能提出“在2030年之前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發展目標。
一年內兩次訪華的印度領導人
2004年至2014年之間,辛格連續兩次擔任印度總理,不僅是印度歷史上第一位錫克教總理,也成為少數成功連任的印度領導人。在辛格擔任總理期間,中印關系在不少領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展。2004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大關。2005年4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中印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達成《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雙方重申,將致力于通過特別代表機制,從兩國長遠利益和雙邊關系大局出發,尋求邊界問題的政治解決;在最終解決之前,雙方應根據1993年和1996年協定,繼續共同努力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中印關系由此得到很大提升。2006年,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了這條中斷長達44年的邊貿通道。2008年1月,辛格訪華,是中國政府在2008年接待的第一位外國政府首腦。在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中印關于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同年10月,辛格還來華參加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辛格此行創造了印度領導人一年內兩次訪華的先例。
此外,辛格擔任總理期間對巴基斯坦采取務實外交政策,持續推進與巴基斯坦的和平進程。在其任內,印巴領導人互動頻繁,在國際會議上多次舉行會見。
印度政府為辛格舉行國葬,印度現總理和總統等政要出席。國葬后,辛格遺體按照錫克教傳統火化,骨灰灑在亞穆納河之中。毫無疑問,辛格對于印度經濟改革以及中印關系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將被世人銘記,正如潺潺流淌的亞穆納河。“斯人已逝,其志長在”。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