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杰 吉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
編者按:2020年注定將是載入人類史冊的一年。
世界經歷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但是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
疫情并沒有阻止中國前進的腳步,反而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堅韌。
這種堅韌,是對“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躬身踐行。
《堅韌生長》將帶您回顧中國在2020年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銘記英雄,展望前路。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性疫情打亂了世界既有的節奏。面對百年不遇的大瘟疫,全球經濟社會生活一度處于“凍結”之中。抗擊疫情需要編織起全球性的網絡,形成對病毒的阻擊與隔離。面對空前疫情,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
大國,是實力與責任的復合體。
2020年的中國外交體現出鮮明的大國外交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能力,有效應對了疫情和世界百年變局共振造成的“動蕩變革”,中國外交的“大國”特征更加鮮明。
中美關系在2020年經歷了建交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大選的選情與美國愈發嚴重的疫情形成了疊加態勢。美國政府不斷挑戰和壓低中美關系的底線,國務卿蓬佩奧更是在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說,聲稱“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了”。關于中美關系的討論從“修昔底德陷阱”向“新冷戰”陷阱滑落,中美兩國的有識之士對于這樣的情勢也非常焦慮,擔心中美關系回不到過去了。但是中美關系不應該朝著“冷戰”或者“大國對抗”的歷史陷阱倒退。
中國對美外交秉持有理有力有節的原則,對于美國無底線地挑釁予以堅決回擊或者對等回應,比如關閉總領館、取消美國記者簽證等等。同時,對美外交需要服務于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中美在2020年年初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也是特朗普政府任內,中美關系重要的成果。中方落實和推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美經貿關系保持了穩定,經貿關系依然是中美關系的紐帶。基于市場原則,中美之間形成了高度相互依賴的雙邊關系結構。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以及強大的制造業體系和生產能力,是美國無法回避,也不可能抹殺的優勢。
美國大選結束之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勝選候任總統拜登致賀電,希望與美方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中美關系。這也是中國倡議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主要內容。在美國新政府上臺之后,中方愿意與美方實現雙邊關系的重新校對和調整。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不僅關系到兩國人民的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與發展。
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節奏,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原則,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從世衛組織的退出,讓美國呈現出極端的戰略收縮的傾向。拜登上臺之后,這一基本的戰略方向在短期內難以扭轉。“后美國時代”已經來臨,單極世界趨于瓦解,世界進入“多元權力中心時代”。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質”既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延伸,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的必然要求。
從文明史的演進來說,中國是唯一與美國有類似地緣配置的大國,即擁有廣闊的大陸腹地,又面向海洋。中國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是不斷開放并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的進程,進一步說是中國從陸權向海權的歷史性轉型。這種大變局是千年國家治理歷史的變奏。中國大國外交的構建需要廣闊的世界歷史背景下的戰略圖景,堅定不移地推進國家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中國大國外交也需要戰略定力和韌性,以“持久戰”的態度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020年,中國大國外交面臨著美國的“印太戰略”的挑戰和擠壓。美國將亞太改為印太戰略,其中的含義不言而明,就是將亞太經濟合作的主軸逆轉為地緣政治的博弈。中國與東盟等國家攜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體現了中國夯實亞太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戰略定力。中國積極考慮加入到CPTPP,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網絡的構建,以中國的戰略性發展來對沖美國的地緣戰略壓力,同時也為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公共產品。
中國的大國根基在于中國作為“世界歷史國家”的積淀。中國擁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在近代以來被迫卷入到現代化轉型過程之中。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與探索,中國踏上了現代化的快車,市場經濟體系和技術創新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成長為“世界歷史國家”的藍圖,也是中國擁抱全球化的倡議,構建互聯互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秩序可能會經歷短暫的紊亂,但是發展與合作的潮流不會逆轉,各國人民求和平與發展的訴求不會改變,這也是中國“大國”責任所在,以中國的發展帶動周邊、“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協同發展。
在市場經濟體系之下,市場需求也是稀缺的,尤其是最終消費品的需求是全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中國在2020年推出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舉措,構建高水平、制度性的開放體系就是為世界各國提供經濟發展的紅利。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在今年年底傳來好消息,如果中歐雙邊投資協定達成,這意味著中歐兩個巨型經濟體之間形成了更加暢通、綿密的合作體系,一個超級歐亞大陸的黎明已經曙光初現,在歐亞大陸形成發展、文明、合作的共振。(責任編輯: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