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文明倡議促進國際經貿合作
文 | 徐德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2023年3月15日,中國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理念,在全世界激蕩起廣泛而深遠的回響。2024年6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設立的“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以文明交流互鑒、凝聚和平發展的共識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國家的認同和支持。在國際經貿合作領域,中國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堅持胸懷天下,不但推動中國步入更加包容、合作、共贏的現代化之路,也為世界各國共同邁向現代化貢獻中國力量。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
世界各國因歷史演進、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科技能力、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孕育出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的文明形態。世界文明多樣性體現在各個方面,在國際經貿領域表現為各國的資源稟賦、生產能力、流通手段、消費習慣、投資偏好等存在差異性。正是由于這種差異性涌現出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才導致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需求的產生。人類應善待這種差異,在國際經貿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經濟普惠包容增長,在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中求同存異、尋求最大公約數,共同推動世界文明進步。
中國在國際經貿合作中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出海企業,遵守國際經貿規則和東道國法律法規、文化習俗等,與世界各國和諧友好地開展經貿業務往來。中非經貿合作堪稱文明互鑒與經貿共贏的典范,近年來,在中非雙方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非友好相處、文明包容,經貿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2024年,中非貨物貿易額達到2956億美元,同比增長4.8%。
在推動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中,中國主張尊重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中國倡導的《投資便利化協定》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達成的全球首個多邊投資協定。該協定充分照顧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實際需求,受到廣泛國家的青睞,協定成員已覆蓋WTO四分之三的成員,包括近90個發展中經濟體和26個最不發達經濟體。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了正確的價值導向。中國對外經貿合作,堅持走合作共贏的和平發展之路、反對“以鄰為壑”,崇尚多邊主義的公平正義之道、反對單邊主義,追求“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反對霸凌行徑。
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一系列接地氣、惠民生的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項目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生根發芽,凝聚起全球共促發展的合力。今年一季度,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5.26萬億元,同比增長2.2%。今年1月至5月,中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55.2億美元,同比增長20.8%。
中國主張國際合作“和美”,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中國崇尚“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價值追求,對待貿易伙伴國,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對待。在推動國際規則制定和全球經濟治理中,主張關切最廣泛國家利益。2024年7月,中國推動WTO電子商務談判達成了《電子商務協議》,包括跨境數據流動、數據本地化要求、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等議題,其中就電子傳輸關稅暫緩措施達成長期解決方案,為數字服務供應商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中國對待個別大國2025年以來單方面挑起的“關稅戰”,堅持以談判為主要手段化解分歧,必要時采取對等反制措施,甚至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
深化人文交流和創新
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國際經貿合作的催化劑,能夠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為經貿合作搭建堅實的橋梁。
人文交流不僅促進了商品和服務的流通,更在理念認同和規則共建層面為全球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例如,2023年5月,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計劃啟動,為兩國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多合作渠道,促進了雙方進一步加強科技合作,為中法經貿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
同時,國際經貿合作的深化,也進一步促進了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中巴咖啡貿易和經貿合作助力文化交流就是生動案例。近年來,中國始終保持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2024年中巴雙邊貨物貿易額1881.7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巴西對華出口1160.9億美元,對華保持貿易順差。中巴從經貿合作到賦能咖農,再到助力文化交流,為建設中拉命運共同體和推動全球南方合作樹立了典范。
各國歷史形成的豐富文化遺產資源,是貿易的堅實基礎,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能夠轉化為強大的經濟發展新動力。例如,服務貿易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強勁動力。2024年,全球服務貿易總額達8.6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傳統部門和新興部門增長實現雙豐收,金融、計算機、電信、商業、專業及技術服務等部門生產規模不斷擴張,促進了國際市場需求的同步增長,這些新興部門產生的服務貿易在全球范圍內持續繁榮。此外,服務貿易的數字化、綠色化趨勢明顯,數字貿易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特征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