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交流綠色轉型政策,努力改善地球環境
編輯按:2024年11月30日下午,東京經濟大學主辦的“綠色轉型決定產業未來”國際研討會在東京召開,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媒體支持。在致辭與主旨演講環節中,日本東洋大學總長?原日本通商產業事務次官福川伸次、日本環境事務次官鑓水洋、東京經濟大學校長岡本英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原日本環境事務次官中井德太郎分別介紹了中日兩國的政策與成果,展望了GX(綠色轉型)領域的中日合作前景。
運用技術創新挑戰國際局勢造成的對環境問題漠視
東洋大學總長?原日本通商產業事務次官福川伸次在開幕辭中表示,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正在擾亂國際能源市場,降低世界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更是沖擊環境領域的全球合作;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重視經濟增長,對全球性環境問題還缺乏足夠的意識。
解決隨能源消耗增加帶來的環境課題需要依靠技術創新,特別是要促進擴大使用太陽能、風能、安全的核能以及氫能。為此,福川建議探討建立支持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的融資機制。
福川認為中國在光伏、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等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強調GX(綠色轉型)將成為世界產業發展的核心,期待中日在這一領域加強合作。
日本環境事務次官鑓水洋在致辭中詳細闡述了日本政府的GX相關政策,并介紹了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日本推行的GX經濟公債和碳定價機制。這些措施將在10年內實現超過150萬億日元的官民投資,謀求在推行脫碳化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此外,還談及COP29的結果,以及在脫碳領域擴大對發展中國家資金支持的情況。
針對目前日本政府正在研究的“GX2040愿景”,鑓水介紹了日本在能源脫碳、培育氫能產業集聚、打造GX產品國內市場等重要課題的進展。并特別強調在綠鋼、綠色化學、CO2負排放新型環保混凝土等領域,要在提高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利用碳定價機制力求實現GX產品價值的可視化。
東京經濟大學校長岡本英男在致辭中回顧了以周牧之教授和尾崎寬直教授為核心,該大學迄今為止主辦的眾多國際研討會,強調在東亞開展對話和國際合作對解決地球環境問題重要性。
深化改革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在以“面向GX時代”為主題的主旨演講環節,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與日本制鐵顧問?原日本環境事務次官中井德太郎分別介紹了中日兩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努力和面臨的課題。
楊偉民首先指出這次國際研討會的主題“綠色轉型決定產業未來”在中國也是熱門話題,中國在“十一五”規劃時就確定了兩個重要指標,一是能源消耗強度降低20%,另一個是主要污染物減少10%。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過去幾年,中國為履行對全球的這一承諾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24年8月中國風電與光電的裝機已達到12億千瓦,提前6年實現了承諾目標。現在新能源裝機已占中國整個發電裝機的40%。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發揮著全球領導的作用。當然,整個能源轉型仍然面臨諸多課題,需要進一步努力克服這些挑戰。
接著,楊偉民從短期經濟運行和長期結構性的空間兩個方面論述了中國經濟的現狀。他認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首先,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超大規模經濟體內生的韌性和潛力,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才資源、便利的基礎設施、龐大潛在市場、眾多市場主體。其次,中國經濟擁有結構性的發展空間、結構性的發展紅利;第三,政府的經濟治理、經濟改革的空間很大。
楊偉民介紹現在中國產業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未來會更多支持消費型產業發展,使供給側的政策轉向與居民消費相適應。未來像教育、醫療不僅僅是完全政府類的,也包括民辦教育和民辦醫療。醫療衛生、健康、醫藥、文化、旅游、居民服務、安全綠色食品、多樣化輕紡。這些消費型產業未來在中國會有廣闊的成長空間。要在創新、品牌、土地、稅收、金融等方面支持消費品產業的發展。
楊偉民強調中國城市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蘊含著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繼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一方面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吸引農業人口轉移,提高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同時要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重點解決好他們住在哪里的問題。同時要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包括承包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這是中國特色的產權制度改革。要允許農戶住房出租、入股、合作,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樣,不僅會降低住宅用地價格,更重要的是農民將增加一大筆財產性收入。
楊偉民最后指出解決中國的結構性問題,最主要的是要深化改革,通過改革加快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GX政策不是單純的環境政策,更與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密切相關
中井在主旨演講中首先詳細闡述了地球溫暖化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引發全球氣候變化。過去100年隨著CO2等溫室氣體的急劇增加,地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7度。這不僅改變地球整體的環境,更直接影響日本的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導致暴雨與臺風頻發和農作物歉收。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也給以漁業為首的海洋產業帶來巨大打擊。自然災害的增加,給能源供應與糧食安全等領域帶來的影響,威脅著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中井強調日本四季分明,自然災害較多,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因此,對氣候變化的應對不能局限于單純的環境保護,還需要有國家安全保障和經濟政策的視角。
中井介紹日本GX政策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3年減少46%,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提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基本理念。日本為推進GX政策,預計將投資約150萬億日元,并且已經決定先行投資20萬億日元。這些投資旨在鼓勵企業為脫碳進行的設備投資,促進引進新能源,推動綠色創新研發。中井強調GX政策不是單純的環境政策,更與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密切相關,這些投資將對整個日本經濟產生巨大的波及效應。
中井還介紹了日本的碳定價機制和排放量交易制度,并表示這些制度將助力日本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和全球環境目標的實現。
中井強調技術創新對GX政策的重要性。日本要在節能技術與清潔能源領域全球領先的業績之上,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碳中和。特別要通過重點發展氫能技術、碳捕獲和儲存技術(CCS)、新一代電池技術,實現能源的穩定供應和碳排放的降低。
中井最后指出GX政策的成功離不開國際合作。作為發達國家,日本有責任與其他國家合作分享技術,將日本的成功舉措推廣到其他國家,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先導作用,為全球的環境改善做出貢獻。
作為這次國際研討會的負責人,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指出,在動蕩的國際局勢對環境領域全球合作造成諸多負面影響的當下,中日兩國高層圍繞GX政策的坦誠交流不僅難能可貴,而且對兩國低碳發展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