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理論知識體系暨紀念孫國華誕辰100周年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5年4月26日下午,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學科、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辦的“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理論知識體系暨紀念孫國華誕辰100周年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法學樓601國際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眾多法學界權威專家、學者、孫國華教授親屬齊聚一堂,共同緬懷孫國華教授的卓越貢獻,深入探討中國自主法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建構路徑。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作開幕致辭。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特羅幸斯基·鮑威爾·弗拉基米羅維奇出席開幕式并捐贈中蘇/中俄法學交流文獻。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張斌致謝辭。會議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新業代表學校對與會嘉賓致以誠摯歡迎與感謝,向孫國華教授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囑托意義重大,孫國華教授作為法學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踐行者,為中國法學理論知識體系構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孫教授百年誕辰之際舉辦此次研討會意義非凡。
隨后,在中蘇/中俄法學交流文獻捐贈儀式上,遠道而來的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特羅幸斯基·鮑威爾·弗拉基米羅維奇博士帶來了珍貴資料。鮑威爾博士深情回憶了孫國華教授與俄羅斯法學界的深厚情誼,并強調了加強兩國法學合作的重要性。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張斌教授在致謝詞中表示,鮑威爾博士捐贈圖書、信函、照片、視頻無疑是對孫國華教授學術專藏的重要的補充。
主旨報告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文藝主持。教育部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重大專項總召集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張文顯蒞臨會議并作主旨發言,他懷著崇敬與感恩之情,回憶了與孫國華教授的淵源。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百年歷程是建構科學化、現代化中國法學的必由之路。在這一進程中,黨領導人民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三次偉大歷史性飛躍,孫國華等先生在不同時期的探索,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強調,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并非推倒重來,而是辯證揚棄、推陳出新,以標識性概念和原創性理念為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王利明表達了對孫國華教授的深切懷念。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法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孫國華教授的奠基性作用。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正是對孫國華教授所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傳承與發展。他強調,紀念孫國華教授,就是要傳承他的品格精神與學術思想,推動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構建,為中國法治事業添磚加瓦。孫國華教授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法學人前行,也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成為法學界不斷奮進的精神旗幟。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公丕祥表示,作為孫國華教授的學生,其師道風范令人感佩。他指出,新時代中國法理學創新發展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像孫國華教授那樣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馬克思主義法理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同時,他從思想資源、文化主體性問題、概念與原理系統和時代主軸四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對于構建中國自主法理學知識體系的認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表示,作為孫國華教授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屆研究生,對恩師充滿感激之情。談及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他從法學教材體系出發,探討了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三個維度,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他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重視學科劃分的歷史局限,促進不同研究方法的有機結合。
最高人民檢察院二級大檢察官陳國慶表示,跟隨孫國華教授學習的經歷讓他受益終身。他指出,構建中國司法制度自主知識體系意義重大。這一體系的理論和知識來源于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法學界和實務界應加強合作,對實踐中的新問題進行理論提煉和研究。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法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何勤華表示,孫國華教授的法理學思想是中國自主法理學知識體系的關鍵來源。談及孫國華教授法理學思想的傳承,他表示,孫國華教授提出的權利論、法治論等成體系的觀點學說,是法學界的寶貴財富。在當前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關鍵時期,傳承和發揚孫教授等老一輩法學家的思想至關重要。
在主題發言和自由發言環節,眾多專家、學者和孫國華教授親屬結合自身研究與經歷,表達對孫國華教授的追思,并為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理論知識體系建言獻策。大家從不同角度回憶了孫國華教授的高尚品德、嚴謹治學態度和對法學事業的無私奉獻,這些回憶激勵著在場的每一位法學人。
最后,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建武對本次研討會做閉幕總結。他指出,會議通過紀念孫國華教授,回望了中國法學學術史,總結了歷史經驗。孫國華教授在學術爭鳴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其“理與力的結合”理論體現了“兩個結合”的理念,對中國法學發展意義重大。他強調,法學人應學習孫國華教授的情懷、信仰和創新精神,在學術研究中堅持真理、勇于創新,為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理論知識體系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