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挑大梁”
文 | 劉宗銀 致公黨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致公黨廣東省委會青年委副主任
當前,是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理應在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中“挑大梁”,為國家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揆諸現實,我國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仍面臨諸多挑戰,亟待從政策、市場、輿論等多方面給予支持,以激發其創新活力,推動更多“從0到1”的創新涌現。
從現狀來看,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競爭格局,我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仍處于追趕狀態,引領式、突破性創新相對較少,尚未形成規模體系,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從創新體系來看,企業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有待優化完善,創新意識和能力均有待提升。在政策支持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仍存在“重招商、輕培育”的現象,政策環境和資源保障還有一定提升空間。此外,在輿論場,民營企業不時遭受誤解和偏見,正常的商業競爭和行為被一些網絡“黑嘴”惡意攻擊抹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民營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和社會形象。
為支持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挑大梁”,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在政策層面,應旗幟鮮明地肯定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通過表彰一批新時代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和企業家,樹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標桿,開放共建一批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釋放更積極、強烈的政策信號。同時,加快民營經濟的治理創新,圍繞保創新、促創新,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化技術與行業監管思路。此外,應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期間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專項,明確支持方向和重點任務,為民營企業創新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和穩定的政策環境。
在市場競爭中,應堅持大小企業、軟硬科技、技術與商業創新一視同仁,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鼓勵領軍企業對中小微創新型企業的資金、技術和人才賦能,加快培育創新企業梯隊,形成協同創新的良好生態。同時,緊跟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趨勢,搭建對標硬件科技的軟件技術創新支持體系,實現軟硬互促,發揮最大效用。此外,引導各級政府率先采購使用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新技術和產品,為民營企業創新產品提供市場空間。
在資本支持方面,應優化投資環境,明確紅燈、多開綠燈、少設黃燈,鼓勵大企業成立企業創投基金,投資產業鏈生態企業。同時,鼓勵境外科創投資,提升中國資本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此外,應優化國有資金的投資和退出機制,促進國有基金建設耐心資本體系,為民營企業創新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在輿論環境方面,應引導社會輿論客觀、全面、平等看待民營企業的業務發展、合法盈利和創新嘗試,杜絕無良自媒體動輒“扣帽子”“翻舊賬”“拉清單”的現象。持續樹立一批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常青企業和新銳企業標桿,不斷挖掘和講好民營企業參與國家創新的故事,提升民營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創新信心。同時,支持和幫助民營企業在重大輿論事件中進行澄清、解釋和辟謠,營造更加有利于發展和創新的清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