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政協(xié)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產 農業(yè)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創(chuàng) 藝術 時尚 旅游 鐵路 悅讀 民藏 中醫(yī) 中國瓷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qū) 聯盟 心理 老年
中國公共關系協(xié)會 南南合作知識分享中國大洋協(xié)會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南南人權論壇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雍和宮
中國供應商 商務 物聯 應急 教育 生態(tài) 儒學娛樂 微視 健康 生活 食品 道家文化 音樂 記錄中國電商中國母嬰 數字經濟 中國溯源 全球甄選 中醫(yī)腫瘤民族數智中國康養(yǎng)中國影視動漫高校中國
絲路中國 中國湖北 新山東 中部縱覽 中國四川 七彩云南 浪潮資訊衢州有禮 新溫州 海絲 海峽常德時代吉林 興安嶺上興安盟投資山西東北振興Hello天津圣潔西藏天遼地寧壯美廣西美麗江西
2025-01-03 15:27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毫無疑問,剛剛過去的2024,是智能科技與產業(yè)結合的里程碑之年。這一年,在生成式語言大模型ChatGPT的熱浪中開局,2月又被視頻大模型Sora短短的一分鐘表演所震撼。緊接著,全球各種人工智能(AI)應用創(chuàng)新和產品不斷迭代更替,從抖音的豆包到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 令人目不暇接。這一切預示著什么,是“全面AI”(ALL in AI)嗎?
首先,一場人類社會知識的基礎性大變革已經開始,專業(yè)知識的定義與內涵即將改變,并將沖擊社會的各個行業(yè)。今日之專業(yè)知識,明日將成為科學素質和科技常識,不學也要會,不會就去問。而且,大部分內容不再需要課堂式的傳授。據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已經推出完全由AI教授學術課程的學校。
其次,AI的含義也在發(fā)生改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成為“老AI”(Old AI),2024年是代理式人工智能(AI Agents)的元年。代理式人工智能,指的是可以通過設計好的流程或利用可用的工具,自主解決復雜的多步驟問題。大模型已將AI重鑄為代理式人工智能,但這也將很快成為“舊AI”(Past AI)。智能科技發(fā)展的趨勢清楚地表明,AI不久就會嬗變?yōu)樽灾魇饺斯ぶ悄埽ˋutonomous Intelligence),這將成為集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等各種物理和數字機器人為一體的“新AI”(New AI)。我國正在興起的低空經濟及生態(tài)產業(yè),將是“新AI”的一大應用場景。
屆時,“老、舊、新”AI將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構成混合式平行智能,大步邁向知識自動化產業(yè),揭示AI之本質。這就是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會議的發(fā)起人約翰·麥卡錫教授心中的AI:自動化人工智能(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這將使另一位人工智能之父、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認為的“原本無法傳遞、難以制造、不可能成為社會商品”的信用力與注意力,實實在在地由新AI技術轉化為智業(yè)社會里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大批量流通的基礎性新商品。這樣一來,可以創(chuàng)新商品的范疇、擴大經濟空間、拓寬提效途徑、確保智能經濟的邊際效用遞增效果,讓世界可以走上新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智慧之道。
新AI對于就業(yè)的沖擊,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短期而言,應規(guī)范推動PAPAI++新行業(yè)的發(fā)展,即提示工程師(Prompt Engineer)、對齊工程師(Alignment Engineer)、引導工程師(Prescription Engineer)等新工種。長期而言,新AI必將升級人類的就業(yè)方式,不但不會讓更多人失業(yè),還會比機器、計算機等更加有效地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好、更可持續(xù)的新工作崗位。當下的快遞小哥、直播賣貨等只是未來新工種的初始形態(tài),但它們已經表明,新AI不會、更不可能讓更多人失業(yè)。
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新技術的發(fā)展是歷史性潮流,我們必須積極面對,并主動有效地研究如何治理變革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各種相關問題。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所言:人類的命運絕不能交由算法的“黑箱”決定。從理論和技術上,對于特定問題與特別領域,可解釋的AI是必然的追求;但對于通用智能,相對于人類的認知能力,智能本質上是不可解釋的,無論在其前面加多少形容詞也不行。因此,AI和智能科技的治理變得極其重要,必須由人類主導,這將催生新的社會形態(tài)與生態(tài)。世界上一些主要區(qū)域和國家已認識到這個問題,歐盟已經走在前面,去年8月實施的人工智能法等值得我們關注與研究。
觀察全球AI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自2025年起它將從3個方向加速展開。首先是數字人智能技術,其中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將在AI的諾貝爾桂冠加持下向各個學科深入滲透,有望實現從代理式人工智能到數字人、機器人、生物人一體化,具有平行智能的平行科學家的跨越性突破,并得到廣泛應用。其次是自主智能團體技術的突破,會使每個人都可以具有自己的數字人公司或組織,這將極大擴展個人的能力與執(zhí)行力。最后,借助區(qū)塊鏈智能、智能合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等新興技術,AI治理將走上硬核技術化并得到廣泛應用。去年中東發(fā)生的尋呼機爆炸事件警示我們,對于未來的某些產品,需要利用區(qū)塊鏈和智能合約等技術對原材料、中間構件進行加密和追蹤。還有當下海外風行的“數字游民”群體,他們利用加密幣和DAO進行生活與創(chuàng)業(yè),如今相關經濟規(guī)模已達5萬多億美元。以上兩種現象都在提醒我們,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治理思維,學會借助AI和智能技術進行治理。
在此形勢下,中國的AI科技及產業(yè)大有可為,新質生產力更是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我們必須正視目前與國際前沿AI技術與產業(yè)的差距,積極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然后實事求是,在迎頭趕上的同時,加大基礎科研的支持力度。實際上,對于AI基礎研究而言,由于算力和尺度定律的影響,除了極少數機構,大多數科研人員已經難以獲得一線參與實戰(zhàn)的機會,就像百年前研究物理卻沒有原子實驗設備和量子物理理論知識一樣,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這一現象是短暫的,但十分關鍵,特別是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認真應對。重視各種科學智能方法,有效利用并充分發(fā)揮可持續(xù)能源的優(yōu)勢,切實打通“小知識、大數據、深智能”的數據化、產業(yè)化道路等,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加快行動。
目前AI發(fā)展的國際形勢和產業(yè)現狀表明,AI技術突破的機會依然還有很多,技術的迭代更是難以被個別國家或企業(yè)所壟斷。無論算法還是算力,中國一定能夠達到并取得領先世界的水平,特別是我們有巨大的科技人力和綠色能源優(yōu)勢。當然,我們需要尊重規(guī)律,切勿投機,長遠規(guī)劃,另辟新徑,直道行車,做好自己的事,堅持全球化合作,堅持造福全人類。
關于我們|外宣服務和廣告服務|人才招聘|聯系我們|公告|聲明|友情鏈接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網絡110報警服務|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總機:(86-10)88828000|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8828271 舉報流程
京 ICP 證 040089 號-1|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 號|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 號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5123|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京(2022)0000028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Copyright ? Chin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