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發展鄉村教育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來源:浙江日報 | 作者:胡麗娟 | 時間:2019-05-06 | 責編:于京一

      胡麗娟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強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同時提出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惠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把鄉村人才納入各級人才培養計劃予以重點支持,大力發展面向鄉村需求的職業教育。我省在鄉村教育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城鄉教育一體化、培養鄉村人才、以鄉村教育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為補足相應短板,全面發展浙江鄉村教育,促進鄉村人才振興,要在抓好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構建鄉村教育發展“新生態”,重塑鄉村教育發展“新理念”,培育鄉村教育發展“新風貌”,形成鄉村教育發展“新格局”。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鄉村教育發展“新生態”

      鄉村教育應主動順應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對照“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通過城鄉中小學的結對幫扶,充分發揮教育技術對鄉村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服務鄉村振興。

      要善于主動運用網絡等技術,將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到廣大鄉村,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2019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之一就是全面推進“互聯網+義務教育”,推進1000所中小學校結對幫扶,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我省已建立“之江匯教育廣場”網絡平臺,“城鄉攜手,同步課堂”已展開試點。通過“線上為主,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方式,將名師、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教學點,常態化地開展面向學生的線上同步課堂和面向教師的線上培訓,提升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構建鄉村教育的智慧教育技術環境,提升鄉村教育質量。符合教育本質的智慧教育技術環境,可以促進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教學關系,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內驅力。比如,臨安西天目小學15人班額的告嶺教學點,建成了具有精準實時反饋、資源智能推送功能的智慧教室,使師生通過互聯網可以聯通世界,明顯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值得推廣。

      實現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創新,以“互聯網+”為載體推進鄉村教育變革,探索回歸教育本質的鄉村教育新生態。鼓勵鄉村教師主動推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構建符合時代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符合教育本質的教育新生態。

      貫徹新發展理念,重塑鄉村教育發展“新理念”

      鄉村教育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以此重塑教育發展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學習者的生命質量為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尊重其獨立人格,促其全面發展,這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習者的身心發展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學習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激發其學習內驅力,培養鄉村全面振興所需人才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以學習型鄉村為目標,堅持終身教育理念。既要關注以青少年為重心的鄉村學校教育,也要關注農村其他群體的教育,如農村青壯年的職業技能教育、婦女家庭教育、鄉村老年教育等等,尤其要關注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各類教育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使堅持學習成為一種鄉村的生活方式,成為鄉村主流化、主導性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并將鄉村的社會組織、管理、服務系統都注入學習化的內涵,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鄉村。

      扎根鄉村土壤,培育鄉村教育發展“新風貌”

      鄉村教育必須扎根鄉村,吸收鄉村文化的養分,致力于培養鄉村本土人才,服務于鄉村振興。

      善于學習、吸收、借鑒鄉村社會文化中有教育意義的地方元素。比如,浦江縣鄭宅中心小學按照當前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吸收當地“江南第一家”鄭義門“忠孝禮儀序”家訓的精華,并運用課程整合的思維,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編寫并實施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德育教材《孝義風》《孝義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效果。對于鄉賢文化、好家風、好家訓、好村歌、村規民約、傳統經典地方戲曲等等,要善于結合當地教育實踐和教育的基本要求自主設計開發為地方校本課程,或者結合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傳承弘揚鄉村教育文化的正能量。

      善于吸收鄉村的自然教育資源,始終牢記“為農”使命,為鄉村的發展培養人才。因此,在重視發展鄉村學校教育,發揮鄉村學校教育對鄉村文化建設引導、培育、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的同時,還要持續不斷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農村黨員干部培訓、農村婦女家庭培訓、農村老年教育、農村法治教育;繼續送文化下鄉、送科技下鄉、送藝術下鄉等,更加科學全面系統地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一批創新性的農業經營隊伍,孕育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服務鄉村振興。

      匯聚多方力量,形成鄉村教育發展“新格局”

      鄉村教育發展必須在黨的堅強統一領導下,凝聚政府、社會、企業以及農民自身等多方力量,協同推進,形成鄉村人才培養的最大合力。

      匯聚鄉村中的各方教育力量。將鄉鎮黨委、政府,村兩委、鄉村學校等單位的教育人員、場地、資源、技術、設備等有效整合起來,形成合力,發揮教育的最大效果。注重發揮農村黨員干部、鄉村教師、能工巧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在教育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按照建設學習型鄉村的要求,將鄉村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黨員教育、家庭教育、法治教育、老年教育等有效結合起來,融合互促。

      匯聚鄉村外的各方社會力量。將有關部門針對惠及鄉村教育的項目、資金有機整合起來,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教機構、企業等按照鄉村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和自身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鄉村教師培養結對、村民職業技能傳授、科技知識普及、志愿者支教、科技特派員下鄉等,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鄉村教育。完善鄉村就業創業政策,鼓勵大學生、企業家到農村就業創業,帶動鄉村的創新創業教育。

      加大協同推進的組織力量。在匯聚各方社會力量的同時,還要建立或明確統一指揮、相互協調的鄉村教育發展的機構、人員和制度,確保資源整合有效,確保鄉村教育大格局的形成,推動鄉村教育健康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作出貢獻。

      發表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国产资源在线看|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舔|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福利视频导航网站| 天天色天天射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免费日本黄色片| 裙子底下真空h揉搓小雪|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高清|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1024手机基地在线看手机| 好紧的小嫩木耳白浆|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欧美两性人xxxx高清免费|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美国bbbbbbbbb免费毛片|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2021天天干| 天堂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色|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香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希岛婚前侵犯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欧美xxxx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男人免费桶女人45分钟视频| 哇嘎在线观看电影| 被猛男cao男男粗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日韩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