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經濟改革”課題組
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同時還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布局“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適逢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經濟改革”課題組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提出了九大2015年經濟政策走向。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2014年投資增速下滑幅度加大,輸入性通貨緊縮的壓力進一步強化,使得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壓力加大,整體性通貨緊縮壓力增大,在此背景下建議2015年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上,宜著眼于“修正”和“均衡”,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一是在穩增長調結構的背景下,不要過多關注GDP增速等傳統的“數量”宏觀經濟指標,而是要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強改革來促增長,以防改革和結構調整在“穩增長”借口下流于形式;二是不宜過度調整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而應逐步修正各政策變量,在“底線管理”基礎上大力推進改革;三是在實施均衡貨幣政策的同時仍需要定向微刺激;四是在全力推進改革的同時,要對改革進程中可能出現的危機和調整做好政策預案。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
我國正步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2014年經濟總體運行平穩。2015年國家應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平衡。一是適當提高政府赤字率,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支持,增加政府的公共投資支出,拉動投資和消費;二是全面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對地方政府資金的支持;三是加快推廣PPP和市政債等新型融資模式,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四是繼續推進“營改增”的全面實施,減輕企業稅負并促進企業轉型,實現結構性減稅;五是加快推進新《預算法》的實施,將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的范疇,實現籌資有道用資有方;六是協調財政、金融以及國企等多方面的改革,盡快釋放政策性紅利。
加大直接融資比重,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
目前,我國正處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關鍵時期,直接融資比重十分不足,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需要加快《證券法》的修改,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注冊制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股票發行注冊制度提出明確要求。2015年需要加快推進包括股票發行注冊制度改革在內的五個方面改革進程:一是實現依法治市,建立證券發行注冊制的法律制度;二是建立信息披露的激勵約束機制;三是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價格發現、融資、資源配置等三大基礎功能;四是加快推進注冊制改革,降低上市門檻,讓注冊制和審核制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作用;五是加快風險防范機制建設,主承銷商要合理承擔和防范發行風險;六是提高上市的效率,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完善建設金融市場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創新金融扶持政策
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持續發酵背景下,2015年國家應創新性的建立配套政策性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引導社會資本,配置社會結構。一是建立專門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性銀行。針對性的服務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各個生命周期,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二是設立中小企業股票和債券發行市場,加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三是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平臺,方便中小企業融資信用管理;四是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為中小企業融資增信,提高申貸通過率;五是促進其他金融機構的發展,共同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高效穩定運行
目前,雖然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獲得實質性發展,金融法律法規、支付結算體系、會計準則、征信系統等正在不斷完善。但是,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后,金融法治、金融市場割裂、信息披露不足以及信息系統安全等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對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金融穩定與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為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以及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十八大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2015年,我國金融改革亟需強化金融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適時修改《商業銀行法》,建設統一開放和統一監管的金融市場,促進信用評級行業的健康發展,推進移動端的支付系統建設,以及強化信息科技的風險監管。
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轉政策建議
在我國面臨通縮壓力下,2015年國家要進一步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力度,建議明年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帶動社會投資,進而減輕地方政府的負債壓力。一是要加快農田確權進程,保護農民權益;二是盡快出臺《農村土地流轉辦法》,規范土地流轉交易和管理行為,確保土地流轉有序進行;三是建立市場統一流轉平臺,規范流程,避免暗箱操作;四是健全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完善風險評估、金融服務以及合同糾紛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明確地方政府在土地流程中的作用,避免政府走原來征地的老路;五是建立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撂荒懲治措施;六是從國家層面明確流轉費的分配原則;七是創新農民長效社會保障措施,探索建立農村保障基金;八是明確流轉費的用途,確保資金主要用于民生改善;九是建立政策金融機構,加大對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
加大力度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具有共享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中國將自身發展的宏偉愿景與絲路國家地區的發展愿景的結合。2015年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具體實施,通過貿易和投資來提升對外開放新格局。2015年國家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一是要組織開展“一帶一路”建設戰略研究,加快研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總體設計和框架方案的制定;二是要做好“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必須要有國家層面上的領導機制來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各部門、各階層的參與;三是要建立“一帶一路”的對內對外協調機制,協調好各部委的之間的戰略規劃,妥善處理沿線國家關系;四是建立“一帶一路”溝通平臺;五是以跨境通道、資源能源、基礎設施等建設為重點,發揮好金融的支持性作用;六是做好“一帶一路”的歷史敘事,弘揚“一帶一路”的千年意義。
加快自貿區及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引領對外開放新格局
促進包括亞太自貿區在內的多個自貿區談判進程,推進上海自貿區在全國的推廣,加快推進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引領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經濟增長。一是加快上海自貿區在全國的推廣,加快包括福建、天津、廣州等地的自貿區建設進程;二是加快推進中關村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全國的推廣力度,加快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增長;三是穩步推進金融改革,推進包括義烏金改、溫州金改在內的金融改革進程,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四是加快推進企業走出去,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帶領中國的貿易和投資走出去;五是加快自貿區談判,在亞太區自貿區北京路線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完善雙邊及多邊貿易體制建設,促進和帶動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投資及經濟增長。
加快價格機制改革和資源稅改革,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加強環境保護,通過加快價格機制改革和資源稅改革,形成生態環境經濟補償機制。中國爭取在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根據國內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調整外交決策,把環保放在重要位置。在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同時,積極促成遏制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彰顯大國責任,引導氣候談判的方向。一是建立相關領域制度約束污染企業的邊際污染的排放;二是建立充分的污染權轉讓和交易體制;三是建立全國統一的碳市場,規范碳排放和碳交易,采用PPP等模式對碳市場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四是編制空間管制規劃,劃定開發管制邊界,強化自然資源和生態空間管控;五是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是下一步深層次改革必須的強心針;六是除了在國內環境保護政策制定上加大力度外,還要注意內外政策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