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強國興軍的磅礴力量
【光明論壇】
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4月23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雙擁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支持部隊建設和改革,主動為廣大官兵排憂解難,進一步營造關心國防、熱愛軍隊、尊崇軍人的良好社會氛圍。軍隊要樹牢宗旨意識,積極支援地方建設發展,以實際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這一重要指示,是黨領導雙擁工作的歷史經驗總結和理論創新成果,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雙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廣大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創造,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征程中,軍政軍民團結是我們力量源泉所在,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雙擁工作聯系軍地、團結軍民,可更好發揮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發揮對軍地雙向支持的獨特優勢,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貢獻力量。深化雙擁模范創建,鞏固擴大雙擁社會基礎,就是推動黨中央雙擁工作決策部署落地落實的重要一環。
新時代雙擁工作服務部隊備戰更為聚力。進入新時代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堅持發展不忘擁軍、平時不忘戰時,把支持部隊建設做好擁軍服務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用心用情為部隊和官兵辦實事、辦好事。近年來,國防和軍隊改革持續深化,各地主動做好新調整組建和移防換防部隊服務保障工作,著力解決部隊和官兵關心關注的重難點問題。聚焦服務部隊備戰打仗,打仗需要什么,地方就保障什么;部隊最缺什么,地方就準備什么。支持“前沿”,發揮地方科技和人才資源優勢,支持駐軍部隊信息化建設和技術攻關革新;為軍隊提供云計算、數據分析等智力支持,將軍民魚水情從“送軍糧”轉化為“送科技”。部隊練打仗,地方練支前。發揚擁軍支前傳統,大力支持部隊多樣化軍事任務,扎實搞好各類保障工作;積極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支持部隊裝備器材升級改造,搞好技術保障、人才培養培訓等。
愛國擁軍,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黨和政府持續在解決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上下功夫,讓軍隊后盾更穩、力量更足。提高對退役軍人的社會優待,營造社會尊崇氛圍,既是對軍人往昔奉獻的肯定,也在社會上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導向,從而激發全民參軍報國的熱情。全力保障退役軍人安置,落實好醫療、社保、就業等待遇,大力支持退役軍人參與創業與創新。完善撫恤優待政策體系,不斷提高撫恤待遇水平。做好軍屬隨調隨遷、安置就業、創業扶持等工作。政府、社會和學校更多關心軍人子女教育,在優質教育資源配置、隨父母調動轉學等方面提供支持。“雙擁小苑”“軍人驛站”“沂蒙新紅嫂”等擁軍惠軍舉措和品牌,飽含著人民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愛,也折射出全社會尊崇軍人的價值追求。尊崇軍人,需統籌考慮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的實際需要,提高服務保障措施的精準度,用心用情幫助軍人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全力以赴為廣大官兵排憂解難,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履行職責使命。
軍隊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有為。子弟兵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救災搶險一線,到處都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人民子弟兵向險而行,與人民群眾并肩戰斗、眾志成城。發揚不怕犧牲、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勇于承擔應急處突、搶險救災、重大安保等急難險重任務,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改革發展成果。同時,全軍部隊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大力支援地方重點工程、生態工程、民生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動國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李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