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以激進“臺獨”立人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近來似乎有意緩和兩岸關系。5月20日,在其就職滿一周年的記者會上,賴清德信誓旦旦地表示,堅定地追求和平,因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并聲稱“很樂意跟中國大陸進行交流合作”。賴清德不僅未再提及所謂“互不隸屬”“新兩國論”,也未再妄稱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在此前一次采訪中,賴清德還用“大公司并購小公司”形容兩岸關系,被島內人士解讀為,賴清德承認臺灣是可以被“并購”的對象,只是看“條件”是否合適。
與其此前激進的“臺獨”言行相比,賴清德近期的確“收斂”了很多。但這種轉變,恐怕是迫于壓力的權宜之計,并不意味著賴清德及其背后勢力的“謀獨”企圖有所松動。就任一年來,賴清德從未履行競選承諾,在發展經濟民生方面毫無建樹,卻癡迷于操弄“反中抗中”牌。
一方面,賴清德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明目張膽推動“臺獨”議程:先是在就職典禮上拋出“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在去年“雙十”演說中,他又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臺灣”;今年3月13日在記者會上,他叫囂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提出所謂“17項應對策略”。另一方面,賴清德惡意阻撓正常民間交往,企圖切斷兩岸血脈聯系:其上臺以來,拒不解除赴大陸旅游的“禁團令”,阻撓兩岸客運直航航點航班全面恢復,持續對大陸有關團組和人員赴臺參訪交流設卡設限。
此外,賴清德當局還加緊對陸配的審查力度,對大陸持友好立場的陸配隨時有被強制驅離的風險。臺灣“教育部門”負責人還表態稱,要禁止臺灣學生與大陸交流。曾轉發反“獨”促統信息的臺灣藝人也成了打擊對象,已有20多人上了臺當局的“重點核查對象”名單。
面對賴清德當局的激進“臺獨”行徑,大陸果斷采取應對措施。從去年的“聯合利劍”行動到今年的“海峽雷霆”行動,解放軍位臺島周邊開展的聯合演訓針對性逐漸加強,展現出越來越全面的遏“獨”軍事手段。這既有效震懾了島內的謀“獨”分裂勢力,也讓臺灣民眾越來越擔心,賴清德當局操弄兩岸關系恐升高沖突風險。再加上其以“滑跪”姿態應對美國關稅威脅,以“綠色恐怖”打壓政敵強推“大罷免”,臺灣民眾的不滿情緒已達到賴清德能夠承受的臨界點。
5月19日,臺灣《聯合報》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對賴清德的滿意度僅為37%,不滿意度則高達53%,是中國臺灣地區當選領導人就職一周年民調數據的新低。其中,43%的臺灣民眾認為賴清德執政后的臺灣變得更危險;54%的民眾不滿意賴清德處理兩岸關系的表現。連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4月公布的民調也顯示,賴清德信任度和執政表現滿意度都大跌超過8個百分點,其中執政表現滿意度也是自上任后首次低于不滿意度,出現所謂的“死亡交叉”。國民黨和民眾黨則蓄勢待發,準備利用臺灣民眾的洶涌民意將賴清德趕下臺。4月28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分別召開記者會,表示“讓賴清德下臺”已成為很多島內民眾的共同心聲,計劃在5月20日后開展罷免賴清德的行動。
在不利形勢下,賴清德利用就職一周年講話的契機,主動釋放“和平”信號,打消臺灣民眾對于臺海局勢的憂慮,安撫選民的不滿情緒,成為必然選擇。不過在記者會上,賴清德再提所謂“四大支柱”論,此前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聲稱,“期望美國、日本等共同阻止中國大陸發動戰爭”,可見其“倚美”“倚日”謀“獨”的既定策略沒有發生變化。
一邊大談“和平合作”,企圖愚弄公眾,為自己深陷民意旋渦解套;一邊又甘當境外勢力“反華棋子”,妄想暗度陳倉繼續推進“臺獨大業”。賴清德進退失據、左右矛盾的政策困境,凸顯出“臺獨”如蚍蜉撼樹、螳臂當車,終是死路一條;攜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才是發展兩岸關系的人間正道。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