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鑒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
習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強調,“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去年5月16日,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中俄發表的聯合聲明也提出“共同弘揚正確的二戰史觀”。距離二戰結束已經80年了,為何還要反復強調“堅持正確二戰史觀”?
首先,這是維護歷史真相的需要。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9月2日的日本簽字投降,中國堅持抗戰長達14年,是美國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3.5倍、英國的2.5倍。在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日軍的情況下,中國軍民以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抗擊和牽制著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陸軍兵力和部分海空軍力量,共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總數的70%以上。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挫敗了日軍北進入侵蘇聯的戰略圖謀,遲滯了其南進太平洋的步伐,有力支援了遠東太平洋戰場以及歐洲戰場。
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共殲滅德軍607個師,遠高于其他戰場殲滅德軍的數字。其中,僅斯大林格勒會戰便讓德軍損失150萬人,迫使希特勒轉入戰略防御,成為二戰的歷史性轉折點。為贏得戰爭勝利,蘇聯共有2700萬人死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蘇聯分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和歐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
然而,出于意識形態偏見,西方一些國家長期系統性忽視甚至抹殺中蘇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貢獻。西方主流二戰史長期將中國戰場列為次要戰區,對中國牽制超70%日本陸軍的事實鮮少提及。美國媒體則慣用“原子彈敘事”消解中國14年抗戰的戰略價值;當中國學界強調本國戰場貢獻時,西方學術界將其定義為“政治化歷史研究”,甚至將客觀數據論證污蔑為“重構歷史話語權”。西方媒體通過選擇性敘事,刻意突出諾曼底登陸的“決定性意義”,卻淡化蘇德戰場殲敵量占德軍總傷亡80%的關鍵事實;美國之音等媒體甚至公開質疑蘇聯犧牲2700萬軍民的真實性,并稱其“不應被視為擊敗納粹的決定因素”。
歪曲二戰歷史真相,否定二戰勝利成果,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行徑。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說:“如果喪失對歷史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為了幫助年輕一代校準人生航向,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匡正歷史虛無主義謬誤。
其次,這是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的需要。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二戰結束前后,國際社會作出的最重要決定就是成立聯合國。中國始終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這是當今多極化世界格局的基礎,也是戰后幾十年來全球實現總體和平穩定的基石。戰后,中蘇都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是兩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對兩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巨大貢獻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為了服務于美國的地緣戰略訴求,西方學界不斷拋出所謂“忽視中國說”“西方中心說”“二戰六年論”“日本受害論”等扭曲史觀,企圖通過重構歷史記憶削弱中俄的國際話語權,并幫助日本軍國主義“借尸還魂”,在經濟甚至軍事和政治上重新崛起為可抗衡中俄的地區大國。在臺灣問題上,美國屢屢慫恿賴清德當局鼓吹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公然歪曲甚至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1971年聯合國大會的相關決議。美國還以“維護本國安全”為由,公然威脅動用武力奪取他國領土,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凡此種種,皆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公然挑戰甚至是破壞。
中俄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與安全承擔著特殊責任。為此,兩國高層保持密切溝通。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在不同場合會面已超過40次,多次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努力推動通過和平、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沖突,為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發揮關鍵作用。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應邀赴莫斯科出席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同年9月3日,普京總統應邀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兩國領導人相互出席彼此舉辦的二戰勝利紀念活動,以及近年來共同呼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也是以實際行動維護戰后幾十年來的國際規則和秩序,促進地區及世界和平與安定。
80年前,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殊死較量中,中蘇兩國人民以巨大的勇氣和犧牲,鑄就了不朽的豐碑,為世界帶來了幸福與安寧。80年后的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冷戰”來勢洶洶,單邊主義沉渣泛起,中俄兩國將攜手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守護人間正道,給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力量。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